第830章 速定左冯翊,直扑长安城
司马懿经过此前半年的经营,沿着左冯翊沿黄河的数县,修了漫长的防线,到处都有烽燧和望楼,还修了长堑和夯土墙构成的甬道,以便部队快速调度补防。
对于曹操和曹丕给他的任务,司马懿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完成了。
但是,直到今日周瑜和陆议发起渡河作战,司马懿精心设计的提防措施,还是如同纸糊的一般,一捅就穿。
数以千计的曹军士兵,在仓促向周瑜的先头登陆部队发起反冲锋的过程中,陷入河滩的泥泞之中,随后被疾风暴雨一般的神臂弩箭雨反复洗礼,交叉攒射,而后崩溃。
“放箭!不要停!不管敌人有没有退,继续放箭!让更多士卒登陆,彻底列阵整齐之后,才允许后排战船返航,去接下一批友军!”
周瑜坐在军中仅有的一艘斗舰级的大船上,挥斥方遒地指挥着战斗,让将士们不要担心船只搁浅受损、或是别的什么物质损失。周瑜不在乎这些,他现在只要胜利,只要最快速度让登陆部队站稳脚跟。
其他物质上的损失,对他而言都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将士们也士气高涨,高歌猛进,水手们都疯狂全力放箭,不顾反复摇曲柄上弦带来的手臂酸麻,机械而麻木地重复着放箭的动作。
天色才刚刚微微亮,按说视野已经渐渐清晰起来了。但士兵们习惯了刚才黑暗中无脑盲射的节奏,哪怕眼睛已经能看到东西了,也懒得瞄准,懒得过脑子,只是机械地上紧弩弦,然后释放,周而复始。
清晨的黄河边,白色的弩矢尾羽在泥土中插得密密麻麻,如同白毛毛的芦苇荡一般,河风吹过,就像芦花飘散一般摇曳。
当天色再亮一些时,岸上反击的曹军已经被彻底赶了回去。而周瑜的第二批渡河部队,也已经在船队的摆渡下,赶到了战场。
临晋县郊外的这片沿河战场上,刘备军的士卒人数已经达到了两万多,而且都是精锐。
周瑜很快趁热打铁,对着曹军的沿河防线发起了反扑。
长长的堑壕,直接被登陆的士兵扛着从船上卸下来的木排搭出壕桥,然后蜂拥着冲过去。
堑壕背后的夯土矮墙和鹿角防线,倒是稍稍能起到一点防御作用。但曹军人数不足,而周瑜的攻势可以遍地开花,专挑曹军兵力不足的点重点进攻,曹军的防线很快如同筛子一般,出现了多个漏洞。
就在此时,刘备军登陆部队的又一波增援被运了上来,这次领兵的大将,正是张飞本人。
连张飞都到了,岸上的曹军当然是再无翻盘希望。
……
此战之前,司马懿原本设想得很好,
要半渡而击,趁敌军上岸的人数还不多、立足未稳时,集中优势兵力将其赶下黄河。
但最终落实执行这个计划时,却闹了个虎头蛇尾,无疾而终。
距离开战后仅仅小半个时辰,前线好几处战线传回的急报,都说当地的沿河阵地已经陷入全面崩溃。
周瑜已经上岸站稳了脚跟!连张飞都上岸了,还杀破了己方几座营垒,破了一连串的烽燧、望楼。
坐镇临晋县统筹全局的司马懿,被这一连串的噩耗打击得一筹莫展。
如今的司马懿,还只是一个文官,并没有像原本历史上十几年之后那样的实战经验历练,此前曹操也没让他独当一面领兵过,他也扛不起这样的重担。
此次作战,曹操当然也不会让司马懿独自挑大梁,而是给他配备了充足的武将,包括曹军中如今硕果仅存的大将乐进,还有其他一些部将,让他们文武配合、通力合作。
但以乐进之能,听到如此短的时间内,前线派去逆袭的部队,都被周瑜揍了回来,他除了惶恐迷茫之外,也做不了什么贡献。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曹操的硬实力,实在是已经衰弱到了极点。
司马懿稍稍捋了一下因果后,沉痛地向乐进复盘道:
“完了!黄河防线算是彻底完了!当初就不该下决心死守!我军兵力不足,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终又白白折损了好几千精锐!”
乐进也赞同他的看法:“确实,防线修得再好,但我军兵力就那么一点,注定不可能处处严防死守。只能是集结兵力、多设烽燧望楼,发现敌军渡河动向后,再集中兵力反扑。
如此布防,只能是在战前就预估几个敌军最可能渡河的点,预作提防。但周瑜竟有魄力选那些完全不适合登陆、也没有锚地可用的河岸来登陆,我军仓促赶过去,自然不是对手,唉。”
乐进不是很懂水战和登陆战,但是挨了这次的毒打后,他也吃一堑长一智,学到了经验。
此战失利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周瑜在被发现后、当机立断直接找了没有港口没有锚地的位置,直接选那种黄河岸边的烂泥地登陆。
这种地段就太多了,曹军防不过来的。
而周瑜又不惜让一部分战船冲到浅滩、付出搁浅的代价,再配合海量的神臂弩手,直接从船舱和甲板上对岸边火力压制,曹军要想反扑,自然也就只能惨败了。
说到底,曹军人数太少,不可能处处设防。而司马懿的守河岸思路,其实跟原本历史上,关羽在荆州设烽火台防东吴偷袭时是一样的。
历史上关羽也没那么多兵做到长江沿岸处处设防,只能是集中兵力在后方,前沿只靠烽火台传讯示警,发现敌情后再集结部队。
所以司马懿这次输得那么干脆,也不算冤,如今的司马懿,可比不上原本历史上晚期的关羽,关羽都防不住的事儿,他司马懿凭什么防住。
往者不可追,已经败了的仗再懊悔也没用。
一个新的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很快摆到了司马懿和乐进面前。
眼下,临晋县和郃阳县还能不能守?往更大了说,整个左冯翊还能不能守?
快速梳理了一遍后,司马懿立刻做出一个决定,跟乐进商量道:“北边的郃阳县肯定完全没有必要守了,当初在郃阳留兵,目的就是确保对岸从临汾到蒲坂这段河面,不留缺口给敌军偷度。
现在黄河防线已破,郃阳就毫无意义了,必须立刻通知那儿的守军,赶快南撤与我们靠拢。这临晋其实也没什么必要守了,最终还是要退回长安决战的。
但如果我们先走了,北边的友军就再也回不来了,只能设法多死撑几日,乐将军可有把握顶住张飞和周瑜的攻势,确保我军数日之内不被围困?”
乐进听了这个要求,只觉得一阵头皮发麻,直接就拒绝了:“这怎么可能?我军在整条黄河防线上,不过三四万人,这已经是关中总兵力的近半之数了!
但是如今已经在半渡而击的时候,折损了数千人,还有一部分兵马被隔在北边,就我们手头能用的这点人,怎么可能拦得住张飞?
刚才溃兵就已经回报说张飞有两三万人上岸了,这个数字只会越来越多。要我说,还是直接撤回长安吧,郃阳和北边其他郡县的人马只能丢给刘备了。”
乐进直接拒绝了冒险救队友的建议,他觉得已经没有意义了,再等着救队友,只会把自己也搭进去。
不过,事实上,就算他们全须全尾地撤回长安城,又如何呢?刘备顺利登陆关中之后,长安也不过是瓮中之鳖罢了。乐进只是有些心灰意冷,不想再节节抵抗、在这个过程中多死人了。
他跟随曹操也有二十好几年了,让他现在投降刘备,估计是不太可能的。
主要现在降刘备也没什么好待遇了,天下都要统一了,这是最后一战,刘备根本不需要再笼络更多将才。他自己手下的武将都用不过来了,甚至还得考虑武将的战后待遇安置问题。
所以,乐进哪怕动摇,充其量也就是打算少死点人,真没希望的话,那就看着曹操和刘备尽快分出胜负。
至于他们这些人,大不了就等着战场上被俘好了,主动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如果被俘了,哪怕被圈禁起来,至少也是衣食无忧的废物日子。
司马懿敏锐地感受到了同僚的这种心态变化,不由暗暗焦急。
他的情况,跟乐进可不一样。
乐进政治上没有什么罪恶,输了,被俘了,最多当个吃闲饭的,刘备也不至于虐他。
司马懿当初可是帮曹操出主意、陷害司徒赵温,帮着曹操废除三公制度,重设丞相的。
刘备对于这种政治层面帮曹操铺路、营造篡汉氛围的文官,向来是不会手软的。
所以,司马懿也好,郗虑也好,这些人被刘备俘虏了,绝对没好果子吃。
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一看!
刘备能容下一个反抗过他的、没心机的纯军事将领,却不会容忍一个协助过篡汉的卑劣政客。
事已至此,乐进不肯进行军事冒险,司马懿就只剩两个选择,要么亲自带兵拦截迟滞张飞的推进,要么立刻派人飞马去长安报信,让曹操亲自定夺,是否要御驾亲征阻敌,或是下旨允许撤退收缩。
司马懿想了想,终究是没胆子跟张飞野战,只好一边固守临晋,同时派出斥候仔细搜索,确保自己后路没有危险。同时就让人去长安请示。
临晋县距离长安并不远,也就刚刚二百里地出头,快马信使一个白天就能跑到了,明天就能换人带回回信。
……
司马懿一筹莫展的同时,另一边,张飞已经顺利杀上岸,并且肃清了敌军的外围防御。
北边汾阴那边,陆议开辟登陆场的过程也跟周瑜一样顺利,也同时把作为第二批援军的赵云顺利接应上岸。
汾阴对面、郃阳县的曹军,比临晋这边还要不堪,抵抗更弱。不但没能把陆议推下黄河,反而被后来登陆的赵云一个返身追杀,杀得那部分主动出击的曹军几乎覆灭。
仅仅半天之后,张飞、赵云就如同一把铁钳,从两个方向上顺利穿凿、会师,把绵延数十里的登陆场彻底连成一片。
前线的情况进展,也都实时往后方汇报,留在对岸蒲坂津的刘备和关羽、还有诸葛兄弟,也都能尽快掌握战况,时间差不会超过半天。
毕竟黄河并不宽,一天之内往返渡好几次都可以。
张飞赵云会师后,大家就商量一下,具体该如何执行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是否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张飞觉得,眼下是一个穿插包抄歼灭敌人的好机会。
因为这片登陆场的存在,以及敌人之前试图阻拦他们于滩头、分散布防处处留兵,所以现在只要轻松穿插切割一番,就能歼灭不少敌军。
郃阳、临晋这些地方都有敌人的驻军,围起来一一歼灭,就能剪除曹操不少羽翼。
不过赵云却有不同的看法,赵云一针见血地指出:“益德,平时你那般骁勇果决,怎得到了这时候,还盯着这里歼敌数千、那里歼敌一两万的小目标。
要我说,既然登陆比预想的还顺利得多,现在才开战半天,骑兵也已经大批量上岸了,那不如以骑兵直捣长安,虽说骑兵无法攻城,但只要巡逻威胁长安各门,然后阻断各地曹军回援长安的道路,我们就可以慢慢各个击破了。
我管他曹军诸将各自想要逃到哪里去,只要他们回不到长安城里,不能参加我们灭曹贼的最后一战,早一点歼灭还是晚一点歼灭,都是一样的。难道曹操死了之后,那些还没投降的敌军城池,也会继续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对抗陛下死战到底吗?”
张飞一想也对,都这时候了,还担心什么“敌军会不会突围”干什么?
敌军突围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保住有生力量,以后再用。
而这个“以后”,最晚能以后到什么时候?最晚自然是留到长安攻城战的时候。
要是能阻断敌军回去参加长安的守城,他们就没有以后了,歼不歼灭都一样。
“还是子龙说得有理,只要那些人没法在我军杀曹贼的时候赶来相助,他们早死晚死,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这就带兵去围堵长安,子龙你便帮我维持后路,此地去长安毕竟有二百里,哪怕都是平原,道路易行,也不能不顾粮道。”
张飞直接建议道。
赵云却是一听就不乐意了,当即反驳:“大军都入了关中了,还要什么粮道?看来你我谁都不愿退让,那就同去长安好了,你围城北,我围城南。
至于军粮,一路上百姓自然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我们随身军粮也够吃至少五六日了,云长很快会带着步军大队跟来的,还怕没人维持粮道?”
张飞见没能忽悠到赵云,也不坚持了,当即两人一起出发,先带着全部骑兵,直奔长安而去。
什么临晋县,郃阳县这些沿河防线,他们根本就看不上。
哪怕让左冯翊境内的曹军都跑了,只要不是跑去救曹操,那跑就跑了吧。
这一路上去长安,沿途还有好几座县城,都是渭水沿岸的,包括灞上、新丰、阴般,各县也多多少少有守军。
张飞和赵云也不攻城,就直接绕过去,直扑长安。
渡河后的第三天凌晨,张飞和赵云,已经带着近四万骑兵,抵达了长安城下。
长安广大,四万人还不足以把城墙每一个位置都围死,但把长安城的十几座城门全部堵上,却是绰绰有余。
司马懿也好,乐进也好,根本就回不到长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