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错,又都没有错?
朱标和刘基都是一怔。
就连朱元璋也露出了饶有兴致的表情,他们显然都没有想到朱辰会给出这样的回答。
可为什么呢?
如果朱辰不能自圆其说,那不过是故作玄虚罢了。
三人都想听一听朱辰是怎么说的。
只听朱辰道:“风动,是其中一个僧人说的,风是真实的在吹,真实的在动,他感受到了,并说出来了,他错了吗?他当然没错。”
朱标和刘基沉默了。
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俗话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看到了,感受到了,说出来确实没有错。
他们只是先入为主,因为慧能法师说得更有禅机,从而忽略了最浅显的道理。
朱辰继续道:“幡动也是一样的道理,另外一个僧人他看到了幡动,感受到了幡动,他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他也没有错。”
“既然两个僧人都没有错,那是不是慧能法师错了呢?”
朱标和刘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朱辰自问自答道:“慧能法师说仁者心动,《金刚经》有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学佛的人,真正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他那个心就叫清净心。”
“从佛理的角度来说,慧能法师从日常的事物中引出禅机,使听者领悟佛旨要义,他当然也没有错。”
朱标和刘基点头。
到了这时,朱标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刚刚有些小看了眼前的这位同龄人。
朱辰说的,确实让他们信服。
只是……
这个又都错了该如何说?
朱辰道:“但是从哲理的角度上说,他们又都错了了,因为无论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这些形态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我们人不认为它们不动它们就不动的,风吹幡动,一僧见到了风动,一僧见到了幡动,而慧能看到了人的心动,这都是我们人的意识对事物的不同反应,事实上,无论我们人是否见到它们,感受到它们,它们仍旧在那里运动,而且是按照自己一定的规律在运动。”
“所以,风在动,幡在动,心亦在动,只说其中一种,都是不对的,而两僧和慧能之所以感受到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意识不同,导致了对外物的反应不同。”
朱标和刘基再次默默点头。
他们能够理解朱辰的意思,正所谓入井观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每个人的见识不同,眼界不同,自然对世间万物的感受不同。
短短的接触下来,他们二人便已经感受到了朱辰的不同。
就感觉和他们以往接触过的人都不同。
朱标侧目的同时,心中更是恍然。
此人不仅学识不凡,看待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而且还巧舌能辩,难怪父皇会如此信任他了。
朱辰继续道:“从慧能这个哲理小故事延伸了说,不仅仅是风幡心在动,事实上,世间的万事万物,它们无时无刻不处于运动和变化当中,而且这个运动和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风吹幡动,这是规律,高山流水,这是规律,日出日落,这是规律,春华秋实,这也是规律,没有运动和变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事物运动和变化也是不存在的。”
朱辰的话,一下子让朱标和刘基都陷入了沉思。
这段话,他们在《马哲的基本原理》中看到过类似的,但是他们当时看的时候就相当的不理解。
先说第一点,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这就让他们很不解,而且并不认同。
朱标开口问道:“那请问朱先生,我们眼前的这个桌子,纹丝不动,它又何来运动和变化?又何来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朱辰微微摇了摇头,道:“我们看到这个桌子不动,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感受不到它的运动与变化。”
“我们看到它纹丝不动,但事实上,这个桌子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点点的变老变旧?现在我们感受不到,但几年后,几十年后,这个变化累积到了一定的量,我们是不是就能感受出来了?”
“而它变化的规律,是不是时间越长,老化得就越严重?”
朱标哑然。
一旁的刘基则是捻着胡须,不自觉的微微颔首。
他之前也有和朱标一样的疑问,但是现在经朱辰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朱辰反问道:“你们再想想,你们能找出没有运动和变化的事物吗?”
朱标和刘基再次哑然。
这个世间万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当中的说法听起来很绝对,但他们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例子。
他们来的时候带着诸多疑问和不认同,但在这一刻竟是接连哑火了。
朱辰继续道:“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所在这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意识不过是对我们所见所闻的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些客观事物决定了我们的意识是怎么样的,每个人的意识可以不同,但那些事物并不会因为我们意识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意识去认识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寻找它们的规律,从而利用这些规律去改变它们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主观能动的去改造这个世界。”
“而这,才是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认识世界,而不是主观的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认知就是整个世界。”
朱辰的话,让朱标和刘基无力反驳。
他们来的时候,是有着不少疑问和不认同,想要和朱辰辩上一辩。
但朱辰从慧能法师的禅理小故事开始,便环环相扣,一套对世界认识的理论完美无缺,竟是让他们找不到任何破绽。
其实再说慧能法师禅理小故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辩经的味道。
但这一场预先想好的辩经,才刚刚开始,便已经成了单方面的碾压。
朱标和刘基陷入了沉思,不断去思考着朱辰刚刚说的话。
这番话与他们的认知截然不同,不断冲击着他们原先的认知,让他们心绪起伏。
他们而是都是大明最聪明也是学识最广博的人之一,但是朱辰的话却让他们心中骇然,不禁产生一种自我怀疑,难道说,他们以前的认知都错了吗?
而一旁的朱元璋,看着陷入沉思的两人,嘴角却是忍不住微微的一翘。
来的时候不是说不敢苟同吗?
怎么现在不说话了?
而且,现在他们两人的样子,不就是自己前段时间的样子吗?
刚刚他们说的话朱元璋也有在认真的听。
从一个禅理小故事延伸到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确实精彩。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而是突然问道:“可是你说的这些什么客观事物啊意识啊,这和王朝国运有什么联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