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注定特殊的辩论,在双方会面之时,实在很难不让人觉得两人着实差异悬殊。

一方年未及笄,甚至还只是个十岁的孩童,而另一方却已过知天命之年。

即便是早知道乔琰有备而来的几位,在看到此刻这样一出孩童与长者对峙场面的时候,也不由为她捏了一把冷汗。

但在听到乔琰站在张角的面前,面对的是建立起数十万人宗教组织的大贤良师,也照旧能以气定神闲的口吻说出“半月之期”久侯的时候,又各自松了一口气。

程立此前在长社城下就已经对乔琰有了个天生可为演说者的评价,在此时也不免又刷新了一次印象。

这或许已经不是一个演说者的程度了。

她镇定得太过,以至于更像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一个合格的领袖,而不只是一个演说者。

这样的特质出现在一个尚且年幼的女童身上,本是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

但在黄巾之乱的大背景面前,因混乱的时局和旦夕危亡的困境,反而有了一种应运而生之感。

但即便是程立这样颇有远见眼光的人,只怕也不会想到更多更深远的东西。

他只是觉得,乔琰既为兖州乡党,那么有此等本事对兖州来说就不算是个坏事。

现在要紧的还是眼前的这场辩论。

身在台上的张角朝着四周无数双看来的眼睛望去。

因其多年间的举止殊异,此时也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情,能看到的也不过是他于须臾之后将目光重新挪移到了乔琰的身上,说道:“不算久侯,我实在想听听,你要以何理由来说,我太平道实为谬误。”

张角仰仗此道发展出了如此多的信徒,又如何会愿意相信其中真有什么谬误。

若要论及太平道那提纲挈领之书,还要追寻到那本据传是由于吉撰写的太平青领书,也就是乔琰在跟郑玄的谈话中提到的那本**。

太平经从太平青领书传承而来,虽多为修补整合而非独创,却也非一日之功可成。

张角对自己的心血和凭据都怀有十足的信心。

更何况,欲要让诸人信奉,他自己本身也必然是一忠实信徒。

他是此等态度,那么乔琰呢?

乔琰面对张角的这句近乎质问的发声也目光岿然。

她在此前借着充当梁仲宁军师的机会,对二者都有所翻阅,在这姑且可以称之为备战的半月之内,更是在郑玄的指点之下,又对其再有一遍通读。

所以在本已有三部分的辩论大纲基础上,她陆续增补而出的细节,也让她心中更有了底气。

从表面上来看,要压制住这位大贤良师,着实像是一件近乎荒谬之事。

要知道太平道的残余影响力在三国群雄逐鹿的时期依然不能被忽略,它连带着汉中张鲁所传承的五斗米教一并,被视为是道教组织的起源。

要将其拉下神坛,简直听起来像是个传说一般。

可或许是因为骨子里的野望,让她在身处于高台的位置上的时候更有一番沸腾鼎盛之意,她此刻竟全无要撞的是一块巨石的恐惧,只有在意图挑战挑衅一些东西的跃跃欲试。

张角为其道统据理力争,她又如何不算是在争!

乔琰回道:“我此前与足下说过,今日之辩,分为三场。这第一辩,便说一说这日月星轨。”

张角有点诧异,这是个对年幼者来说过于不讨巧的话题。

他发觉自己还是有些小瞧乔琰了。

这个能凭本事令黄巾束手的孩子,显然不会只抓着太平经中“一男者当得二女,以象阴阳”这样的论断来与他当众驳斥。

他当即问道:“以何辨

日月星轨?”

乔琰拢了拢衣袖,朝着头顶指道:“不知太平精要中是如何提及日月星的?”

张角知道,乔琰显然不是对此一无所知,而是要让这话从他的口中说出来而已。

但在张角的认知中,日月星辰之说在太平经里已承袭《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中的精要,更与三统四分历法相呼应,乔琰纵然要驳斥其中的不妥之处,凭借她的阅历,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故而比起乔琰话中隐含的咄咄逼人,张角的语气显然要平和得多,“日月星三光之中,以日为长,日月为其大明,日象人君,月象大臣,星象百官,众贤共照,万物和生(*)。三光行道不懈则光照八极,失道则光灭,光在时,列星守度,不乱错行,正是天地之间,精神至极所在。”

乔琰面色不惊,继续问道:“那,何为日月之蚀,星象之灾?”

张角回道:“天地之怒,见效于日月星辰,如使和调则不蚀。上古最善之时,大多不蚀,后生举止无常,失天地意,遂使阴阳稍稍不相爱,此为日蚀天灾之故。”

“那么,何又为天地之意?”乔琰又问道。

她这接连三问不曾停歇,也不曾对张角所说有任何驳斥之言,让他心中已觉有些反常。

但仔细想来又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对方既要正太平道之学说,也诚然要听太平之言。

当先问及的日月星辰含义中,张角回的是日月星三光在太平经中的说法。

在整个太平道的学说里,颇有几分像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意味,将日月之行与人间事务联系在一处。

所以这第二问中,乔琰问及日食月食的现象,张角回复的便自然是,因为有人间乱象,故而有了日食景象。

当然,日既指代的是君王,日食便为君王不德这种说法,其实不只是太平道,在整个社会背景下,惯例以来都是这般认为的。

若是让任何一个生活在汉朝的人举出因日食而下罪己诏的君王,他们都能随口说出几个来。

知名典范就是汉文帝。

张角怎么想都觉得,自己给出的这两个回复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这第三问——

张角回道:“其治清白,静而无邪,三光大明。”

他话音刚落便听到乔琰发出了一声嗤笑。

“好!足下既已说完,便轮到我来说了,也让足下知晓,我以何凭证来说此可为第一辩。”

她这话说出之时,状似无意地朝前走出了一步。

这既像是个开始发言的征兆,又仿佛是个无形之中给对手制造心理负担的出鞘之举。

张角见她抬眸,虽因身高差距只能仰头,却分明于眸光之中不见分毫见长者的示怯,只有一派坚定。

乔琰说道:“我们逐条来辩。”

“按照足下所说,日月星三光为至极,列星守度,不乱错行,于上古人伦调和之时,为最循规蹈矩之态,可是——”

她的目光扫过了台下似乎深以为此说必然的黄巾士卒,转而朝着台下的郑玄颔了颔首,“我与北海郑公康成谈及此事,他言及他有一挚友此前与京师洞察星象月变,记录在册,正是刘洪刘元卓。”

听到刘洪和郑玄这两个名字,张角心头一跳。

若论当世最负盛名的天文学家,郑玄能进前三,刘洪却是当之无愧的魁首。

对任何一个时代的天文学家来说,能被任命主持日月交食预报的评选,正是对其地位的认可,而四年前刘洪已经得到了这个位置。

郑玄更不说了,他就算不以天文造诣声名远播,也长居青州,但对冀州人士来说这依然是一位学术地位尊崇的长者。

若非如此

,历史上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也不会将其特意迫使而来,充当助长声名的道具,黄巾也不会见他而避。

现在一听乔琰提到他,更俨然是示意他正在现场,虽然明知道有些不合时宜,这些人也不由将目光朝着他投了过去。

乔琰已继续说了下去,“数年前刘公提出了一种历法的雏形,名为乾象历,得到了蔡伯喈与郑公等数位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可,乾象历的根基之一,名为月离表。”

若非有郑玄在此,乔琰也不能将此话说得振振有词。

这被后世认为是明确提出了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月离表,纵然是以乔琰的记忆力,也不可能将其原样背出,但郑玄不同。

他于幽居十三年间著书立说,唯独作伴的正是典籍与书信,对好友提出新学说的月离表却记忆深刻。

他若亲自开口多少有些占了名声的便宜,可若只是拿出事实佐证来,以及天文观测学说的记录——

那么此刻在台上辩论的依然是乔琰和张角二人。

这便无妨!

这份由郑玄默书而出的月离表,被人送到了乔琰手中,而后展开在了张角的面前。

乔琰道:“月行不均的现象,自古皆有,循序往复,也有另一重规则。与等闲不乱错行,因近代之变而乱轨,可说是毫无瓜葛!”

“倘若足下要说,人之观测推演也有穷极,即便是郑公与刘公也难免错漏,那么我与你辩一辩这日月之蚀与天地之意。”仿佛察觉到张角有意开口要说些什么,乔琰已经抢先一步说了出来。

她更是丝毫没给张角从中插话的机会,继续说道:“按太平道之学说,君王治下不清,动而生乱,道德不生,则有天地之意低回,日月星三光俱灭,正为日蚀。而若帝王多行道德,星辰也不乱其运。但——

“我纵观两汉至今数百年,却多不遵从这个说法!”

她目若朗星,唇齿之间吐露出的话充斥着一种说不出的底气。

“孝景皇帝在位之时,三年二月壬子日晦,后元年七月乙巳又晦,然前者当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后者已有文景之治盛况,更有未来的孝武皇帝为太子,实难说是治下不清。”

“而后孝武皇帝在位之时,元朔二年二月乙巳晦,然自元光六年以来,卫仲卿领车骑将军位,北征匈奴,正于元朔元年出雁门,领三万铁骑长驱而入,阵斩首虏数千,元朔二年击退入侵上谷渔阳之胡虏,攻占高阙,如今并州朔方、五原二郡自此而来。”

“这些,莫非可称其为帝王不德?”

底下发出了些窃窃私语之声。

孝景皇帝和孝武皇帝,说的正是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大汉国祚绵延至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汉子民如何能不向往古时盛世之君,景帝武帝便自然越发成了他们想象之中的明君。

听乔琰这么一说,就算是听不懂先前那些个日月星三光之说的黄巾兵卒,大多也听得懂她现在在说什么。

大贤良师说日月经行对应人间景象,君王不德便有日蚀,但实际上呢?

平定七国之乱后的第二年发生了日食,文景之治最鼎盛的时期有日食,卫青出征雁门大胜的第二年日食,朝廷夺得朔方五原疆土的那一年日食。

这显然并不符合大贤良师的说法。

饶是他们对张角素来信任有加,此时也不由在左右顾盼之间露出了几分迷茫。

偏偏乔琰根本没有给张角辩驳的机会,仗着自己有备而来论据充分,直接继续说了下去,“倘若足下想说我所列举的皆是先汉,这太平经的诞生与今朝可称因地制宜,那也无妨。”

张角怎么听怎么觉得这因地制宜四字中,透露出了好一派嘲讽意味。

“便说说孝

明皇帝在位时候的永平年间好了,期间曾有一年之内两次日晦,皆洛阳可见,然孝明皇帝在位期间休养生息,督劝农桑,以有后来兵出酒泉,大败匈奴于甜山之事。”

“班仲升率部吏三十六人远使西域,令诸国遣使入朝,也令昔年陈子公所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时隔近百年又复得见。敢问,此亦可说是帝王不德吗?”

汉明帝,明章之治!

这依然是大汉的一段盛世。

汉明帝在位期间出现了日食最离谱的情况,一年之内两次日食,但那难道能说明是天子德行有亏,治下生乱吗?

时隔数十上百年重新沟通西域与大汉,让西汉时候那句“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重新得以昭彰于外。

倘若这真是天道给予天子的警戒,那这天倒是有些昏聩了。

乔琰说到这里,激昂之言稍稍平静了几分,她目光转回到张角的脸上,问道:“敢问太平经之中此言可对?”

自然是没有的。

张角心神惊动之中又听乔琰总结道:“此非天子之过,而为日月之行常态也。”

别说张角愣在了当场,就连郑玄都不由怔忪了片刻。

他与刘洪二人对星象学说经营多年,都不敢如此大胆地说出日食非天子过这样的论断。

但她在此时说这样的话,纵然上抵天听,也绝不会有人说这是什么僭越之举,反而会对她多有嘉奖。

因为她在一个最恰当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

倘若日食都不算是因为天子失德而引发的天怒,那么旱灾呢?蝗灾呢?大疫呢?

张让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恨不得拿出笔来将乔琰所说的话都给记录下来。

枉他自以为自己善于揣度圣意,但他经营地位数十年,只怕都比不上乔琰此话传入宫中。

他此前的猜测果然不错,就算她错过了那封侯的封赏,刘宏也绝不会亏待这位大功臣。

谁让乔琰这话,无疑是给了他一个解释天下灾厄的理由。

张让会想到这一点,张角又如何会想不到。

他的脸色一变再变,最后挤出了一句话,“日月之行非我等凡人可知,一时之例不能尽信。”

这的确是个理由。

日月神秘,人间一时不符也不能作数。

更何况人并非何时都知,但大凡是辩论,猜猜对方会怎么说总是要做到的,乔琰又如何会不曾料到张角会这样回。

她笑了笑说道:“也是,你们素来喜欢自相矛盾,用那些个春秋笔法,我所言不过得到不能尽信四字的评价又算什么。”

张角的“放肆”二字还未出口,乔琰已经飞快地说了下去,“且莫说我在此胡诌!太平经卷六十七中言及,此诸贤异士,本皆无知,但由力学而致也。到了八十八卷又说,夫人天性自知之,其上也;不能自知之,力问,亦其次也。(*)敢问阁下,既太平道为纲领,那么料来也是要尽数遵从的——”

“足下是生而知之,还是生而不知?”

张角噎住了。

不是,你是不是对太平经太熟悉了一点?这种错都抓得出来?

曹操在台下毫不给张角面子地笑了出来,“我这世侄女可真是个促狭鬼,我说她为何要找这太平经中前后矛盾之处,原是用在这里。”

倒是台上的乔琰在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神来一笔后,并未展现出任何的进攻性,反而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想来太平经集多人之智慧而成,个中有些矛盾之处也大有可能,倘若足下只有这一句辩驳的话,倒也无妨,我们便先不论天时,而论人事,辩这第二场就是。”

她这话说的……可要比乘胜追击还要扎心得多。

“太平经集多人

智慧而成”说的挺轻巧,却等同于是在对大贤良师这位置唯一性的质疑。

你们不是集合多人智慧吗?那怎么领头的不是你,就是你那没本事的兄弟?

张角心头憋闷,觉得喉头甚至有了几分血气,却还得强撑着这种压抑回问道:“何为人事?”

乔琰一字一顿地说道:“医术。”

她这次不是以第一场无形胜利的姿态朝着张角再走出一步,而是负手朝着那高台的外侧走出了两步,正朝向了台下其中一侧的黄巾士卒。

“我知诸位之中多有仰赖大贤良师符水方才得生者,太平经中有言,天医自下,百病悉除,因得老寿(*),不知可是如此?”

底下响起了一片应和之声。

张角强打起了几分精神。

从这应和之声中他并不难听出,固然先前因为乔琰的字字珠玑驳斥,让他损失了一部分声望,更让他自己也在心中对太平道生出了几分怀疑,却还没到他要弃子认输的时候。

乔琰也在此时转向了他,问道:“足下是如何医治他们的?”

他徐徐开口回道:“太平要义中有言,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正为符咒添祝,合水而下,有天医临上,云中赐福。”

这也的确是张角三兄弟一贯以来的做法。

乔琰拍了拍手,“好啊,丹书吞字。”

“王师攻破广宗之时,从足下屋舍之中翻出了大量的丹书神符,劳孟德叔多劳,也将其带来了此地。”

在她的击掌声刚起的时候,典韦就已经一大袋的“神符”给扛了上来。

张角既然要广施恩德,自然得常备大量的符咒,也便成了个在台下诸人看来无比庞大的数量。

而随即被扛上来的还有些别的东西。

张角粗粗扫去,便见其中还有他早前让人炮制好的朱砂,数节竹筒,一个金属网架,一座炉子……

他还来不及思考乔琰到底要做些什么,已经听到她问道:“敢问足下,丹书吞字可有医学典籍上的理论依据?”

这还真是个张角回答得上来的问题,他笃定答道:“神农百草经的玉石部中有言,朱砂可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久服甚至可通神明不老(*),我太平道之法以朱砂着于符中所用,更助长通神明之能。此为正道。”

台下诸人互相对视,也觉诚如张角所说——

若非是这符水有通神之能,他们也难以从疫症之中存活下来。

纵然先前的天文星象之说,好像的确是张角败下阵来,可对这些连吃饱饭都不容易的百姓来说,救命之恩可说是大过于天的存在。

这才更是他们会跟随于张角的缘由。

但……看乔琰以此为引,莫非竟是要驳斥此说不成?

这些黄巾士卒都不由迷茫了起来。

然而乔琰的回答却是:“不错,朱砂的确是个好东西。不过……”

在她这话音的停顿中,张角忽然发觉,那搬运火炉竹筒丹砂以及神符的人大多是下了台,却偏偏还留了个在台上的。

这老者精神矍铄,一见便不像是个常人。

甚至,或许也不该用老者来称呼,毕竟他也只是在眼神中显出几分饱经沧桑之感,头发却还是黑的,在裸露在外的脸与手上,更显示出了保养得宜的样子。

乔琰拱了拱手朝着对方问道:“敢问元化先生,朱砂真正的功效在何处?”

张角话中提到的神农百草经,在东汉末年之前的确是医者的典籍标杆,但其成书时间毕竟在秦汉之间,又实则是一本由多人合作而成的医术,有些过时了。

光和年间的医术发展,以及因为近年来大疫而促成的医学变革,都

让诸多记载于神农百草经的药草功效,在行医实践中得到了补充说明。

被乔琰请来的华佗便是修补草药功效,完善其说明的个中翘楚。

张角听到这个名字已然又是一惊。

华佗治病救人之名同样遍布天下,若非对方跟他走的不是一个路子,也并未有将人聚拢在一处的意思,只怕这大医的名头还得安在他的身上才对。

现在眼见乔琰在请来了郑玄之后又请来了华佗,他心中越发有了不妙的预感。

华佗并未注意到张角此刻因为他的到来而再度生变的脸色,而是顺着乔琰的问题回道:“数月前我遇到了一病患正好需要朱砂来医治,在他的背上生出了一个无名的肿毒,若不速行医治,便有性命之虞,我给他开出的药方里便包括朱砂。”

“朱砂此物,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效,在热症中实是良药。”

张角还没因为华佗这对朱砂医用价值的肯定松下一口气,又听到乔琰问:“但朱砂可能如神农百草经中记载的一般,医治身体五脏百病?”

“自然不能。”华佗果断达到,“医者对症下药,尤其是遇到疫症中繁复的,若不需清热,药方中绝不会加上此味。”

华佗自年轻时候便开始四处寻找医治的对象,算起来兖州与冀州相邻,他也是曾经来过冀州的。

就像此刻身在台下的人里,也有早年间见过他的。

他们实在不能昧着良心说,这其实是乔琰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假神医。

但因着对大贤良师的信赖,他们又不免接着想到,就算华佗这话诚然不错,但朱砂在他说来,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东西,至多不过就是有时候会不对症罢了。

可这不对症的情况,谁又知道会不会因为神符祝祷这等不按人间常理的功效,而发生什么变化呢?

张角便是这样说的。

“朱砂无毒,又有通血脉益精神除中恶之效,中恶既除,轻身通神,自然百病皆除。医者之方与我太平道术不尽然相同,足下只以神医评判来定我过错未免过于武断。”

他话未说完,便看到乔琰露出了个大约可以用“不出所料”来形容的笑容。

“我等的便是足下这句话,朱砂无毒?”

乔琰俯下身来,自那些被带上台的物事之中抓起了两只竹筒。

张角这才留意到这两只竹筒之上各自有一小孔,小孔之间被一空心竹节相连。(*)

这显然是个特殊的器具。

下一刻他便听到乔琰说道:“劳驾足下查验一番这竹筒之中是否有毒,也查验一番这是否正是你留用的丹砂。”

有华佗在旁协助确认,张角自己又的确有些医术造诣,自然看不出乔琰此举中的材料有何不妥。

于是他紧跟着看到的就是数组竹筒中其中一个竹筒内加入了朱砂粉,两两交错放在了火炉之上架起的铁网上。

乔琰看着火炉火势加重,示意诸人都往后靠了靠。

这种土法从朱砂中提炼汞的方式,很容易造成水银蒸汽的外泄,还是离远一些为好。

不错。

正是汞。

让乔琰觉得很是奇怪的是,在秦始皇陵中就有数量不少的水银,巴寡妇清还是因丹砂产业发家的,到了汉代在《淮南子》中也有关于从丹砂中提取水银之法,但在历朝的医学典籍中却大多给朱砂以“无毒”的备注,全然没有提到任何一点可能的副作用。

甚至在魏晋时期,还有“久服则轻身如神仙”这样的用词,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生饵无毒,炼服杀人”这样的说法。

但现代医学足以证明,朱砂之中的游离汞虽然会累积在人体内的数量不多,却诚然会随着服食数量的增加而淤积,危及肾脏和神

经。

当然,从相对客观些的说法来看,若只是偶尔服用符水,其实并不至于造成这样的淤积危害,但——

那又如何?

若在太平道符咒的影响下,当真人人以为朱砂可用,可解百毒,可通神明,迟早发展到只依托其镇定安神,而讳疾忌医的地步。

这对于这个本已经疾病多行,困苦难当的时代没有任何的好处。

而她也着实需要这一出来打击太平道的声望。

她此刻证明的是丹砂炼制后产生的汞中毒性是不错,但对台下的民众来说,他们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

他们只要知道,太平道的符纸烧了之后有毒就好了。

乔琰想到这里望向了张角。

他此刻看向那炉火和竹筒的目光中惊悸难遏,更在面色上闪过了一丝苍白。

这不难看出,他已经猜到了乔琰到底要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但在炉火汹汹,丹砂瓦解之中,他没有阻拦的机会了。

当火势停下的时候,未曾装有丹砂的那一侧竹筒中凝结着的水银被汇集到了一个容器内,也被递到了张角的面前。

乔琰问道:“足下可否告知我,此物是否有毒?”

这话一出,张角几乎是从齿缝之中挤出的一个“有”字。

他有说没有的机会吗?没有的。

他已经看到乔琰问话之时另做的一件事,正是毫不留情地示意典韦,他可以随时将张梁带上来。

张角清楚地意识到,他一旦说出的是个“没有”的答案,只怕这被提炼出的汞当即就会被灌入他那胞弟的腹中。

所以他也只能听到,在他给出了这个答案的下一刻,整个台下都几乎沸腾了起来。

张角亲自承认了!

太平道的符水中带毒!

那一时之间的镇定安神功效,又哪里抵得过会积蓄毒物在体内的副作用。

这实在是要比先前的驳斥日月星辰之说还要有杀伤力。

要不是华佗提及这少量的汞残留还不至于酿成什么恶果,也的确是有些特殊药方之中的必备品,如他们这等医者都会权衡度量之后使用,张角毫不怀疑——

上一刻他还是这些人的精神标杆,下一刻却必定会被他们冲上台来夺去性命。

这第二辩直击要害,让他的口中何止是血腥气,更有极度的苦涩。

但在他朝着台下看去,看到群情激奋之中,那站在最后排的汉军士卒,都得了皇甫嵩和卢植的指令放下了手中刀兵的时候,他本就不算蠢钝的头脑在此前的打击之中,也飞快地掠过了一丝明悟。

在重新转回到乔琰脸上之时,他的目光已经恢复了平静。

先前骤闻她接连丢出的炸雷,他脸上一度出现的失态,已经从这张看来仙风道骨的脸上消退了下去。

在底下的声讨声响里,他开口问道:“何为第三辩?”

他要死也要死个明白。

但或许,不必等到乔琰解释,在看到那身着染衣的僧侣走上高台来的时候,他心中就已经有一个答案了。

他阖上了双目,听到乔琰的声音清晰地在他的耳边响起。

“太平经中将所谓的天地三光,天人合一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但若当真是一派完善的体系,又何必偷盗他人之物填补血肉。”

“佛教自孝明帝之时传入,将已于天竺发展了六百余年的僧团制度也传入了中原,于是足下看到了一个宗教组织到底需要什么东西才能稳固,也知道只有这种成熟的体系才能掀起最凶悍的波澜。”

“口号、戒律、组织架构,这都是你从佛教偷来的经验,而佛国净土庇佑之说,也未尝没有成为你们这一套天宫神仙世界说法的由来

。”

“如此说来,太平经中所言,太平道之存在,当真是天赐之物吗?”

是天赐,还是人为呢?

---------------

在乔琰从高台之上走下的时候,她于半道上又驻足了片刻,回身朝着张角所在的方向看去,也不由在心中唏嘘。

这先前还如人间真仙的太平道魁首,此刻身形已不复先前挺拔。

更因为台下的声讨之声,而仿佛落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中。

乔琰看得很分明,即便是早先还对张角抱有希冀期待的梁仲宁,此刻也双目无神,一时之间不知道到底还应不应该相信,太平道还是他心中的救世之道。

而这个连渠帅都对他失去了信任的大贤良师……

他本就有潜在的重疾在身,该当在三个月后过世,此时这一连串的打击,仿佛将他体内潜在的病灶都给激发了出来,更让他显得狼狈不堪。

但乔琰对他不能有多余的同情心。

既然这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无论有没有她插手,都必然只有被剿灭一个结局。那么这个领袖若不能倒台,也失去他那些个支持者的信赖,死的只会是更多人。

起码现在,台下这些视张角为毒医的人,大约是不用死了。

乔琰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朝着台下走去。

让人很能暂时忘记对台上那枭雄陨落的,是在她迎面所见的诸人的表情中,她不难看出,除却底下人的命,她自身的收获也已到手一半了。

即便她寻了外援,但今日这与张角之辩,却实实在在是她的战绩!

谁也无法掩盖掉她今日的光华!

皇甫嵩已当先开了口,“今日之后,你这擅辩之名必然四海闻名,能斗倒张角这样的人物……了不得,当真了不得。”

他甚至在想,自己给出的那个王佐之才的评价是不是还有些低了。

但思前想后,除了那名头之外,再高的大约也没有了,又收回了这个想法。

可不管怎么说,她着实是又多一出赖以自傲的资本了。

不过在他,在郑玄,在卢植等一众人的视线里看到的,是这在台上还锋芒毕露的孩子,竟于悍然取胜之后却依然谦恭得体,在行到他们面前的时候躬身拱手,回复了皇甫嵩的那句话:

“天文星象之进益,在郑公与刘公等诸位高才潜心精算;草木入药之学问,在元化先生等神医四方问诊所得;天竺异教来朝,则仰仗于国力兴盛。”

“此为大汉之福,非乔琰一人之功。”:,,.

热门小说推荐
大明第一国舅

大明第一国舅

黑胖的老鼠
每天多一个镖师,我的镖局强无敌

每天多一个镖师,我的镖局强无敌

淮阴小小侯
怒剑破金刀

怒剑破金刀

子夜梦游人
快穿:坏女人一心攻略女配

快穿:坏女人一心攻略女配

一锅咕咕汤
夫人娇软:港圈太子低声哄

夫人娇软:港圈太子低声哄

八道乌鸦
洪荒:广成子吃吾一锤

洪荒:广成子吃吾一锤

朱红古城
和闺蜜一起穿年代

和闺蜜一起穿年代

暖金
萌妻不当替身后,京圈太子爷被虐疯

萌妻不当替身后,京圈太子爷被虐疯

燎阿原
谁说反派不会谈恋爱的?这也太会了!

谁说反派不会谈恋爱的?这也太会了!

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