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四月二十五日。
这是李锐穿越到1950的第二个月了。
破晓基地周围已将一般的民房改造,并且做了封闭。这里越来越有一个基地的样子了。
这两个月来李锐做了很多事情。
不仅仅是让基地内的科研工作者们查阅各种资料,计算各种麻烦的难题。
同时还为扫清新建设新中国的阻碍而出了不少力气。
比如说全国目前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剿匪运动。
李锐花了时间收集整理资料上交中央军委。
中央军委再三核实消息的准确性,并且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确定这份资料的准确性后。
军委下发给了各省的剿匪总指挥们。按照这份李锐提供总结出来的资料,各个将军们有如神助。
往往是那些土匪们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消灭了。
最近一个月北平的报纸天天都在报道某地又剿灭了一窝土匪之类的新闻。
整个新中国的剿匪速度以一种加了十六倍快进的速度在推进。
那些盘踞在山头的土匪和蒋匪军都纳了闷了,这共军真的变成天兵天将了?
怎么自己藏什么地方他们都知道?而除了剿匪之外,李锐还整理了一大批武器设计的图纸上交了军委。
轻武器从五六半到八一杠,这些都是能在网络上找到详细资料的。
具体军委选择什么枪支生产,那就让各部委开碰头会,选一个最适合当前中国生产的武器出来。
重武器如五九坦克、六二坦克等参数图纸也能找到,虽然不是很全,但也很有用了。
还有一些五六十年代算是很先进的牵引榴弹炮的设计图,早期的喀秋莎设计图等等。
这些都一股脑的上交了。具体怎么选择,让中央军委的头头脑脑们去头疼吧。
1950年的新中国,除了吃饭问题、剿匪问题、和即将到来的抗美援朝问题之外。
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经济问题。
而经济问题是伴随着新中国诞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十年与知青下乡、大炼钢铁等等后世为之诟病的问题。
很多人把这些问题简单粗暴的归咎于政治问题上,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且不讲历史经济与新中国现实状况的做法。
而且新中国的自我造血能力是有所缺失的。
她几乎没有办法从外部获得补给,所以只能对内进行工农业剪刀差。这造成了农民和农村的长期贫困。
虽然以后农民的日子是过得不愁衣食了,但还是穷。
长期的工农业剪刀差也打压了后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作为2022年的穿越者,同时在大学里也是读了政治经济学上了马列毛概的政法学生,李锐对这方面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因为缺少外部贸易为中国的成长输血,让我们国家无法顺利交换到先进国家的重型装备。
朝鲜战争虽然换来了苏联援助。但援助总归只是援助,这是要看别人脸色的。
而且这些援助一下来也对我国的上层政治造成了巨大的动荡。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存靠援助导致我们国家的长时间都是一条腿走路。
这不好,也不应该。而且现在朝鲜战云密布,军队高层里战争嗅觉敏感的人已经察觉到了。
朝鲜随时可能开战,只是不确定中国是否会参战。但最高领导人已经看过李锐的《伟大的抗美援朝》,他们已经在着手准备朝鲜战争的事宜。
李锐没能力去直接插手抗美援朝。
毕竟自己只是带了一百二十台电脑过来,又不是带了一百二十台高达。
正面战场和军队布置与训练这些事情不需要李锐去插手。
他相信那些打老了仗的开国将领们比自己更厉害。
尤其是看了自己给的资料之后,他们心理对该怎么打应该已经很有普了。
自己别去关公面前舞大刀了。
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在另一条战场上帮助志愿军,也是为了支援新中国。
所以他给中央打了一封关于与苏联外贸交易的文件。
这份文件很快就被周总理和**重视了起来。
因为中国现在太需要外汇了。美元就不要想了,现在美国和我们还是敌对状态,根本不可能做生意。
他的那些盟友也是没戏。
现在中国可以做生意的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了。
而在这其中苏联的外汇是最重要的,因为苏联有许多中国需要的设备。
这些东西老大哥是不会送给你的,需要你拿真金白银来换。
而中国能外贸给苏联什么呢?
钢铁吗?中国的粗钢苏联都不稀的要。因为品质太次了。2月份**访问苏联归来,看着苏联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说不羡慕是假的。
**也想要那些大型炼钢厂和各种设备啊。
中苏签订了友好条约与贸易条约,中国可以和苏联做生意,苏联也乐意将这些设备拿出来卖。
但问题是中国怎么付账?
苏联人看的上眼的只有各种农业初级产品了。
比如说猪毛、玉米、大豆、大米、小麦、各种肉类与香肠等等。
人家主管贸易的部门挑来拣去看得上眼的就是这些了。
但新中国现在也是缺粮。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很多人这辈子连口大米饭、大白面馒头都没吃过呢。
这些重要的口粮全拿去换工业设备,那大家就要继续饿肚子啊。
其实中央领导人也是陷入两难的抉择中。
而李锐这个时候打了一个报告上来,《关于使用深加工副食品换取更多外汇的提议与设想》。
这份文件**和周总理都看了,他们讨论了许久,甚至还和其他几个有资格知道李锐存在的中央大佬一起商讨了。
但最终也没能形成统一意见。
最后还是**拍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件事还是让小李同志亲自来和我们说说。让我们开开眼,看看他所说的这个小甜水到底有没有这么神奇。”破晓基地。
李锐正在用一个纸箱子往里面疯狂装东西呢。
他的副手陆光达正拿着一份报告走进来对他说:“李主任,你之前让我去打听的事情我都打听清楚了。你说的那些东西,以我们国内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生产,并不难。而且很快就可以投产。”
“我还在京城大学的化学系找了我两个老同学,让他们按照你找来的配方做了试验,生产出来的产品口味已经接近八成了。”
“就是包装有点费事,没办法生产那种塑料瓶。不过可以用玻璃瓶代替。李主任你这是干嘛呢?大包小包的往里面塞东西。”
陆光达好奇的看着忙碌的李锐。
李锐头也不回的说道:“你把报告也帮我塞进来。还有带我去一趟京城大学。让你的老同学多给我配一点,我要尝尝看。
另外这里还有另外几个个化学配方,有阿斯巴甜,有甜蜜素。你找些化学系的专家,看看我们国家有没有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陆光达看着厚厚的两撘如论文一样的资料点了点头:“不过李主任,我能冒昧的问一句,我们做这些是干什么吗?”
“老陆啊,我们在解决新中国的经济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