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人往高处走
姜宁和冯雪在欧洲度蜜月时。
老家也在欢度春节,几家欢喜几家愁。
张跃东觉得人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把儿子养成了废物,媳妇娶了还不到半年,就鸡飞蛋打了,钱花了不说,脸也丢完了,真是无颜面对乡亲父老。
陈学峰也惆怅。
看着农场挂起来的标语,心里哇凉哇凉的。
今年还在农场过年,有家回不得。
子女今年春节继续不回,老两口回家怎么过年。
还不如在农场过呢,至少人多热闹些。
今年最高兴的,要属姜宁小姨和小姨父了。
邓小东工作满两年,单位今年给放了年假,回家过年。
除夕这天,邓小芸也赶着最后一班车,从美利坚万里迢迢的飞了回来。
邓强亲自开车去火车站接人。
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阖家团圆。
看到邓小芸背着包出来,忍不住揉揉眼睛。
差点就以为认错了。
要不是不可能认错,邓强真不敢相信。
在美利坚工作和生活了一年,邓小芸的变化实在太大。
首先是精气神,自信昂扬的让家人都不太适应。
其实则是体重,也不知道是不是干了几个月体力活的原因。
邓小芸成功减重了,从接近160斤减到了120斤左右。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胜利。
“爸!”
邓小芸叫了一声爸,笑的阳光灿烂的。
邓强打量女儿几眼,说了句:“瘦的多了。”
邓小芸得意的点头:“那是当然,我妈呢?”
“在家呢。”
“小东呢?”
“也在家。”
父女俩说着话,来到停车场。
邓小拉开车门,上了驾驶座。
邓小芸扫了眼,挺惊讶,先拉开后车门把包放在了后座,然后才上了副驾驶,一边系安全带,一边道:“爸可以啊,帕萨特都开上了,这车多少钱?”
邓强也挺得意,但又不能跟女儿得瑟,只好压着得意稳稳道:“十来万,这车这两年便宜了,今年农场发了二十个月年终奖,买车的不少。”
邓小芸就好奇:“你和妈发了多少年终奖?”
邓强说:“二十万出头。”
邓小芸点着头:“那还挺不错的。”
邓强有点酸溜溜的:“你大姨父发的才多,发了五十万。”
邓小芸不意外:“大姨父是领导,发的当然多。”
邓强问:“你有没有年终奖?”
邓小芸道:“当然有啊!”
邓强问:“发了多少年终奖?”
邓小芸又得意:“五万。”
邓强以前从不关注汇率,但自从女儿出国,也开始关注这些了,知道美刀很值钱,算了一下,挺吃惊:“怎么发这么多,比我和你妈加起来都要多。”
邓小芸道:“那肯定啊,美国挣的是美元花的也是美元,我还是最少的,今年一号牧场挣了一千多万,乔安和加布里那些人都发了十几万。”
邓强只能深深羡慕,问:“那边老乡多吗?”
邓小芸道:“华人区挺多的,但我不在华人区,基本上见不到老乡。”
邓强就挺发愁:“那你咋谈对象。”
邓小芸一听头就疼:“能不能不要说这个?”
邓强道:“你都二十八了啊!”
邓小芸郁闷了,早知道不回来了。
邓强又问:“冯雪啥时候做手术?”
邓小芸道:“我哪知道,冯做准备做手术了吗?”
邓强道:“是啊,你二姨一家去澳洲过年,冯雨也带着孩子过去了,姜宁带着冯雪去了美国,说要做手术,你不知道啊?”
“没有吧?”
邓小芸那叫个惊讶:“姜宁没有去美国啊!”
邓强一愣:“怎么可能。”
邓小芸道:“咋不可能,我前天给他打电话他还在欧洲呢!”
邓强有点转不过弯:“怎么会在欧洲?”
邓小芸眼珠子一转:“爸,姜宁和冯雪出去的?”
邓强点头:“对。”
邓小芸心里的八卦疯狂涌动:“我怎么觉的有点不太正常,要说做手术也就罢了,可姜宁怎么会带着冯雪跑去欧洲,年都不过了,爸,我觉得里面有故事啊!”
邓强心里跳跳:“不要瞎猜。”
邓小芸就当没听到,抽丝剥茧的分析:“大过年的,二姨一家全都去了澳洲,连冯雨都带着孩子去了,姜宁却没去,反而带冯雪去了欧洲,爸你觉得有哪种可能?”
邓强不敢深想:“不要胡说,你管这些干嘛!”
邓小芸嗯嗯了两声,不说了。
心里却在疯狂猜测,实在是这个消息过于惊爆。
猜测了各种可能后,终于到家了。
邓小芸才收拾心情,神采飞扬的给爸妈和弟弟说着在美利坚的工作生活见闻。
顺便分发礼物。
这趟回家,可是带了不少礼物的。
也终于体会到了衣锦还乡的感觉。
聊了一阵。
邓小芸问:“刚哥和燕姐今年回来没?”
“没。”
张玉芳道:“你大姨和大姨父还在农场过年!”
邓小芸下意识就想批判两句,但忽然想到自己前些年也和表哥表姐一个德行,大哥不说二哥,就连忙转移话题:“还是二姨命好,现在都国际化了。”
张玉芳道:“嫁的好不如生的好,你二姨生了两个儿子,以前谁都说你二姨命苦,可现在呢,就你二姨好,你们要是能争气一点,我和你爸也能跟着享福了。”
邓小芸郁闷了:“姜宁那种怪物全世界有几个,你干嘛老拿他跟我们比。”
张玉芳道:“那你想跟谁比?”
邓小芸道:“我就是我,干嘛跟人比。”
张玉芳再没说这个,又问起了冯雪做手术的事。
不问还好。
一问也惊讶了。
“姜宁没有去美国?”
“没有啊,他在欧洲呢!”
“欧洲在哪里?”
张玉芳小学没念完,一辈子没出过国门。
对地理完全没概念。
邓小芸就拿出手机,打开地图给她科谱。
张玉芳瞅了瞅,挺纳闷:“不是说要去美国给冯雪做手术吗,咋跑欧洲去了?”
邓小芸来了劲:“妈,你说姜宁和冯雪是不是有故事?”
张玉芳心里跳了跳:“不要胡说。”
邓小芸道:“又没外人,有啥不能说的,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张玉芳道:“我不知道,我能知道啥啊!”
邓小芸怂恿道:“二姨肯定知道,你打电话问问二姨。”
张玉道才不问:“该说的你二姨就会说,没说就不要乱打听,那么好奇干嘛!”
邓小芸没奈何,打着哈欠说:“累死了,飞了十五六个小时,坐了四个小时火车,我得去睡一会,先把时差倒过来,吃饺子的时候再喊我。”
张玉芳答应着。
邓小芸就去睡觉了。
睡了三个小时,被叫醒吃年夜饭。
还打着哈欠困的睁不开眼睛。
洗了把脸,才精神了些。
吃完饺子,天黑了去烧纸钱。
正烧着呢,就听一阵砰砰砰,西北方向有烟花接连腾空而起。
化作漫天火树银花。
邓小芸问:“是不是农场的烟花?”
邓强点头:“是,今年买了一百万的烟花。”
邓小芸不理解:“买那么多烟花干嘛,响几下就没了,给工人多发点钱不香啊!”
张玉兰说:“年终奖一人发了二十个月的工资。”
邓小芸道:“农场那么多钱,姜宁又不打算转移资产,多发点不行吗?”
邓强道:“升米恩,斗米仇,这哪能随便多发,在食堂打个杂一年都能拿十几万,吃喝拉撒啥都给管,听说从今年开始,还要发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补贴,发的够多了。”
邓小芸道:“老家工资还是太低,美利坚的农场一个月最少也有三千刀,加上年终奖一年有五十多万,不过美利坚挣钱美利坚花,那边消费也高。”
张玉芳问:“你存了多少钱?”
邓小芸道:“存啥钱啊,我都不够花。”
张玉芳问:“五十多万全花光了?”
邓小芸理所当然道:“那边消费高啊!”
邓强道:“那你混个啥,我和你妈在农场上班,工资和年终奖基本都存下了,你挣的再多一毛钱都存不下,有什么用?”
邓小芸振振有辞道:“爸你这是老观念了,钱挣了就是花的,不花挣钱干嘛!”
邓强不想说了。
烧完纸钱,回家看春晚。
过了凌晨才睡,初一起来先去舅舅家。
本来初一不走亲的,但待在家里也没事干。
邓强也没兄弟,过年就比较无聊。
张跃东也一样,只有姐姐没兄弟,大年初一除了在家看电视,就没别的事干,早早打了电话,约了初一一起过。
拎着年礼过去,小辈们给长辈拜了年。
舅妈王霞还准备了红包,一人发一个。
邓小芸挺惊讶:“还发压岁钱啊?”
王霞笑道:“你们都不结婚,只有二姐家有小的,今年还不在家里过年,你舅舅想发压钱岁,都发不出去,等你们结婚有了孩子,就给小的发,不给你们发了。”
邓小芸憋了口老血,想吐却吐不出来。
大过年的,就不能让人开开心心过个年嘛!
为毛总是有人会给自己说‘结婚’这两字。
就不能不说啊!
不过能收到压岁钱毕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邓小芸高高兴兴的收下红包。
邓小东却不好意思,自从大学毕业就没人给发压岁钱了。
没想到二十几了还能收到压岁钱。
脱掉外套,围着沙发坐一圈。
瓜子果盘早就准备好了,摆在茶几上。
王霞泡了茶端过来,吃着瓜子水果聊着天。
邓小芸把张玉龙叫过来坐她旁边,问:“你和姚丽丽过不过了?”
张龙玉一边剥桔子,一边道:“不过了,过完年离婚。”
邓小芸咂咂嘴:“这也太草率了,早知道这样,当初结婚干嘛!”
张玉龙不吭声。
邓小芸继续问:“你是咋被骗到园区的?”
张玉龙不想说,就应付:“被朋友骗的。”
邓小芸问:“你交的啥朋友这么不靠谱?”
张玉龙吱唔了几声,不想说。
张跃东给说了:“被网上认识的网友骗过去的。”
“啊这……”
邓小芸惊讶了一下,这才明白了。
怪不得吱吱唔唔的,原来有故事。
舅妈王霞问她:“听说你不在牧场干了?”
邓小芸点着头:“是啊,姜宁搞了一个家族办公室,让我去那边做财务,其实我不喜欢这活,我还是觉的在农场待的最舒服,虽然比较忙,但不用动脑子,也没那么多事情。”
张跃东道:“你咋想的,坐办公室还没养牛好?”
邓小芸吧啦吧啦道:“舅舅,这你就不知道了,人家老外跟我们不一样,只要付出对得起收入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坐办公室,就咱们这里老观念,看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的。”
张跃东笑了笑,问:“你觉的让张玉龙去能适应不?”
“能啊!”
邓小芸点着头:“有什么不适应的,老美没有咱们这么多规矩,只要别违反法律,想干嘛就干嘛,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有钱人都往那边跑。”
张跃东问:“张玉龙出去能干些啥?”
邓小芸道:“刚过去肯定什么也干不了,我也是在农场待了几个月,掌握英语后,才开始学驾照,想别的,张玉龙要是过去,先在农场待上几个月,学会英语再考虑干别的。”
张玉芳问:“张玉龙想出去?”
张跃东道:“不是,我就是听邓小芸说,才随便问了问。”
邓小芸却来了精神:“舅舅,张玉龙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国内的职场,你不如问下姜宁让他去外面,外面讲规矩,没那么多人情世故,我觉的可能会好点。”
张跃东在考虑,挺纠结。
王霞先舍不得,就一个儿子,跑去外面不回来了咋整。
邓小芸越说越兴奋:“外面工资高,没老家这么卷,其实我觉的我爸我妈也能去,反正一样是给姜宁打工,到不如去美利坚挣美元,那边工资高,你俩舍不得花钱,一年能攒个一百万,待上几年学会了英语,也算顺应潮流国际化了。“
邓强和张玉芳对国际化什么的兴趣不大。
但一听一年能攒一百万,就忍不住心动。
邓小东也忍不住心动了:“姐,我去行不行?”
邓小芸道:“当然行啊,我还准备回头再给你说呢,你那工作也就听着好听,其实一点保障没有,哪天说不要你就不要你了,到手的工资还没妈挣的多,不如跟着去美利坚,完了给你搞个绿卡,在美利坚找个洋媳妇,改善一下咱们家的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