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立项

国内的纪录片发展从很长一段时间起,就进入了一个冗长的慢发展时代。

这个时期的纪录片花团锦簇,看上去非常繁荣,但实际放大了看,都是虚假繁荣。

题材,语言,风格,结构,一窝蜂相似的扎堆,普遍陷入模板同质化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没有方向,没有话题。

偶尔有,传播也基于专业人群的圈子里,很少有社会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基本上就没有一部纪录片作品能够达到所谓“出圈”的程度。

而这个状态,还会持续未来很长时间。

有多长?从九零年代末,一直持续到二零一二年《舌尖上的中国》的出世,才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千禧年后的纪录片中打开了一个广泛的社会化的传播力度,算是经历长久混沌,一剑开天那种程度。

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面,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国产纪录片一直在原地转圈。

这个过程中,随着国外电视节的开展,国际纪录片市场的火热,大量出现在国内从业者的眼里,只看到自家电视台高价引入那些欧美纪录片,对国人产生冲击,也对所有同行从业者的观念产生冲击。

那时候普遍观众们会看bbc的纪录片,会说“人家这种片子才叫纪录片!”才让人忍不住想一部部看,首先得被精致的制作吸引,才能接受那些知识,背后的意义和道理。

这个时候,从业者们才隐约有了90年代那种新思想的闯动萌芽的激情,但是所有从业者都没有方向,属于一种看着国外的片子高川仰止,而自己这边所有纪实性国产纪录片折戟沉沙的地步,只觉得根本无法追赶。

这不奇怪,和电影工业一样,电视工业中的皇冠纪录片,也是要基于国家整体工业发展上来后,才可能办得到的事情。

譬如BBC纪录片里面的水下探奇,飞天遁地的拍摄手法,国内怎么实现?就算是大名鼎鼎的央视,也办不到动辄调动直升机拍摄,航空拍摄的程度。

这些都是当年底子深厚的资本主义才能干的事情。

国内哪怕是央视纪录片团队,那可怜的项目资金低的出奇。十年后真正的《舌尖上的中国》团队,拍摄资金也不过区区400万,当然过程中有央视的牌子,可以调动一些地方资源。但到底也有限得很。有一次拍摄都是看着人家农业植保机要飞,跑上去腆着脸打个招呼,说自己央视的,能不能帮忙挂个摄像机再飞一趟?人家想着央视,那就给你飞一趟呗!这才组成草台班子航拍镜头。

所以漫长的时间里国内纪录片困囿于固定的模板形式,这也不奇怪。

但张晨的说法,点醒了面前的陈晓。

陈晓只觉得王博文果然没错,他很有些对张晨惊为天人之感。他这个传媒大学毕业的科班编导,早就看到了目前国内的形势,但始终没有方向,而张晨今天大道至简的剖析,一句以“bbc的方式拍摄我们自己的纪录片”,让陈晓很有些醍醐灌顶。

这个少年全盘否定了他的拍摄计划,但紧接着就提出了自己那有些撕开云雾见月明的想法。

这个以关于食物的植物学,生态学,物理化学,人类社会学融入的拍摄策划,想法之高妙,维度之多元,对整体的呈现之丰富,意义的深远,都让陈晓哪怕是这么想一下,对那个纪录片的雏形都如痴如醉。

那就像是穿透了时空而来的礼物,仿佛从未来到来的馈赠,让他一下子有一种被指明了方向的兴奋和激动。

当天他就非得邀请张晨和王博文去那家钢管厂串串,一边撸串,一边继续聊,大有一种知音难遇之感。

他现在完全对张晨信服。

等到吃好喝好,临分别之际,陈晓又有些惆怅,“这是个非常好的选题,我有预感,拍出来绝对非常棒。但可惜的是……这个纪录片大概率是做不了的,央视现在对纪录片的审批,要排在很多项目之后,很难立项的,能立都要好多年……哎。估计没办法落地。”

要到2010年,面对长期低迷的国内纪录片领域困境,国家才意识到纪录片这个电视领域的皇冠重要性,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炉,央视2011年成立纪录片频道,从而对纪录片进行单独的扶持。

放这个时期,的确极有可能这种来自陈晓个人的选题计划,根本不可能被批准。

所以陈晓只觉得极其的遗憾,无奈。

”如果我们拍出来,以播映权的形式卖给央视播出呢?”张晨问道。

“你们自己拍出来?你确定?”陈晓发现这个张晨很有赌性,而且一来似乎就要赌一把大的。

当然,如果真的如张晨所说那种,能够完美呈现他所讲述内容的东西,陈晓知道,央视有无数能人,能一眼识别出至宝。前提是张晨能拍出他所勾勒出来的那些内容。这一点,陈晓自己都觉得有很多困难。

一个项目的启动,其实很多时候是没有太详细的策划的,很多时候就是有一个选题,一个方向,然后开始攒团队,思维碰撞,经历脑洞,最后定下基调和拍摄计划,然后才一步步施行出炉。

所以基本上,一般都是由大机构来把握方向,来兜底,就好比央视,以及一些地方电视台,都是决定进行选题,策划,然后启动项目。

一般把握方向的都是电视台和大制作单位。个人是承担不了这背后的风险的。

但是眼前,有人告诉他,他自己制作出来,卖给央视。

换做其他任何时候,听到这句话,陈晓都要说一声“你好大的口气!”,知道央视怎么审核的吗你就敢这么说。你制作出来,央视不买怎么办?知道什么要求吗?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才能过得了内部购片评审会吗?

但现在他不确定了,一方面是张晨今天提出的那些设想和构思,这脑洞风暴中,完全把他给打败了。

他今天和张晨一碰,才明白此前自己的想法好多的劣势和不成熟的地方,论惊艳程度,有张晨所说的细节吗?论整体的系统程度,有所谓的分解各个领域进行探究的意义和深度吗?都达不到。

然而这也不是说张晨就能够呈现他所想象的那些东西,这世上多的不乏纸上谈兵的人,有的人满腔抱负,理论一套一套,比谁都厉害,但真正落到实处,立即现原形。

真正能够理论厉害,实际上还能做到的人,他们都改变了世界,都是些历史上了不得的角色。但这样的人又很稀少,万里无一,所以才那么珍贵。

陈晓不认为今天就真正的遇上了这么一个。

不过……也值得期待一下。

“如果你们真的能够制作出来,真的如你之前所说的那样的效果,我保证央视一定会购买的。但你们确定要自己制作?这里面需要花费多少钱,你们想过吗?如果制作出来的成片效果达不到央视购片标准,可以说就白投入了。”

张晨道,“这点放心吧,先把制作给弄出来再说,但是我们现在人手太少了,能和央视合作吗,譬如你来做总导演,我干爹做执行导演,你帮忙牵线搭桥,找央视团队,我们来出钱,之后央视获得播映权。”

“你这叫版权置换,就是你们资源不够,你们用版权来换取央视的资源,譬如团队,譬如知识顾问这些,不可能只要播映权的,央视会要求版权。”陈晓摇了摇头。

张晨又提出了几个方案,结果都是陈晓摇头。很简单,央视的合作模式,要不购片,要不委托制作,都要求版权。

像是张晨这样,一旦要求到央视介入制作的,不给版权基本不行。

“你只给央视播映权,就只能自己先制作出来了,再去跟央视谈,我还是那句话,一般来说没得谈,但有一点除外,那就是真的这个片子如你所说,真能达到那样的质量,那就什么都能谈!”

陈晓道。

“如果你们真的决定了,那就这样,出于我在央视的职位,我没法给你们拍这个,但我个人可以给你们当顾问,我认识很多导演团队,有的就是央视出去的,都有央视拍摄相关纪录片工作经验和高水平,我给你们牵线搭桥,但是有一点,你们需要给一定的劳务费!”

张晨点点头,“这个没问题,到时候具体细谈。”

“好,那么这之后联系!”进行了初步的接洽,陈晓返回总台。

……

陈晓离开后,张晨又和王博文商量了一下。

“真的就拍这个了?”

“干爹,你难道没信心?”

“说实话,这么大的项目,我还是第一次,当然也没有太大的信心。这一整套需要多少钱?”

“可能要投入300万。”

舌尖原制作耗资四百万,大量启用非央视在职导演团队,都给劳务费,属于首创。而考虑到时代要素,2012年的四百万,和2001年的四百万购买力是两个概念。

当然,这里面又有一些区别,譬如拍摄用的设备,反而这个年代价格还更高一些,但人工便宜,涉及到服务的内容也都会便宜很多。

而且后续原作的拍摄设备的要求,其实这个年代会低一些,人们也没有那么多对视觉过于挑剔的追求。当然,张晨是打算尽可能还原原作的,事实上这个年头的纪录片视觉水平也一点不低,虽然人们的电视机普遍没有后世的4k,6k,8k的超清数毛。但是基本标清荧幕的审美是在线的。

这也是张晨要找央视团队的原因,央视的人才可以说济济一堂,特别是关于纪录片制作领域的人才,强人太多了。至于制作费用,基于前世做一个预算,300万估计也能拿的下来。

“300万啊……居然这么少,我还以为按照你所设想的,恐怕没这个多一倍制作不出来。”王博文还有些意外。

“具体我也不清楚,还要调研,但我认为预算就300万左右,再多也没意义,这本来也不是什么耗资巨大的纪录片。我们拍摄的又是美食,有的时候需要的是创意。”

王博文点点头,“那等到具体策划环节,我再做一个详细预算,看看和你估计的一不一样。”

张晨也有些恍惚,没想到陈晓会来见自己,也没想到这么一谈二谈,好像就把计划给定下来了。

之前本来没有这个计划的,这完全在张晨的意料之外。

他重生回来,其实各方面也不都是按部就班的,很多都是随遇而安,他只想尽量靠着譬如房产升值啊这些再简单不过的机遇腾飞。

谁真的想拍这些东西啊,费时费力,也不如互联网那样的滚雪球一样来投资人的钱,这些挣的都是辛苦钱。

可谁知道这些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把自己给推到了眼下的路上。就算是做电视节目,他也只想背靠着王博文搞情感漩涡,走炸裂小剧情路线啊。

都怪刘炳荣的作精作怪,让他们节目被封,使得他不得不让干爹启动国际数字文化节突围,又拍了舌尖榕城这种宣传片,勾起了陈晓专程赶来一会,就这么敲定了未来的舌尖中国。

这真是的,有时候回过头来想,是不是历史政治课本上那些内容说的真不错,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很多事物在明暗事件线的涌动中是注定会出现的,区别在于是谁承担了这个让事物现世的过程。

不过舌尖中国这种纪录片,也只可能通过央视的平台,才能造成那样大的影响力。

所以张晨还是要首选央视合作,但却不是让央视购片,而是购买播映权,或者直接不需要钱都可以,用广告分成的方式,换取播映权。版权这个东西,才是张晨真正要掌握到手的摇钱树。

后世的央视也没想到舌尖中国会火到那样的程度,整个系列广告都卖了两三个亿。

这个年头央视标王大战还在持续,所以广告费收入一点不会比后世低多少,甚至可能直接带来收入高峰。所以张晨其实未必没有多一个心眼,靠着这个系列能够提前介入,搞到一大笔分成。

这是一笔,其次版权在手还有另一层好处,借着央视的威名,未来还可以把片卖到国外去,文化输出,赚一波外国人的钱,国外资本主义市场的购片收益,挣美金的收益,那很可能是国内根本无法想象的。

所以版权无论如何要掌握到自己手里,正好央视根本不可能通过选题立项,就算立项都可能要拖好几年的时间。可如果自己和干爹先制作出来了,主动权就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干爹,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冒险?”看着无条件支持自己的王博文,张晨还是多问了一句。

“冒险?是有一点冒险。”王博文点头,“但是啊,张晨,自从我拍了舌尖榕城之后,那才是我这辈子拍过最好的东西,我感觉上瘾!而你说了这个舌尖中国的创意过后,我感觉我人生新的意义好像也出现了,那就是为这个片子保驾护航,看看把这些还是想象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之后,究竟能够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效果,能引起怎样的震动。”

“你干爹我啊,开始觉得和你在一起,我们能让这个世界都倒腾一番嘞!”

热门小说推荐
军婚三年不回家,要离你又红了眼

军婚三年不回家,要离你又红了眼

豚二
两界交易从修炼古武开始

两界交易从修炼古武开始

喜欢闲
日轻,不知不觉我的剑道满级了

日轻,不知不觉我的剑道满级了

东风秋雨
我是异界出马仙

我是异界出马仙

新万家少校
原胶兽界

原胶兽界

幻之神夜
死寂之土

死寂之土

余安生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