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腹背受敌?刘封布计控张郃(6K)
“汉狗可恨!“
看着满地的狼藉和伤亡,杨秋忿忿不平。
不论是汉军守山时的顽强,还是撤军时的果断,都让杨秋又气又无奈。
汉军表现得越好,就越反衬出杨秋的无能。
当初大言不惭的喊着要破寨,更是声称“如不胜,请斩某头”,结果表现却是平平,让杨秋如何能甘心?
而在一旁。
不同于杨秋的原地愤恨,郭淮却是在细细的询问斥候。
在发现汉军有撤军的迹象后,郭淮就派斥候登高去数汉军的旌旗人数。
而结果。
也正如郭淮的猜测!
根据斥候的反馈,光是两个山头出现的汉军,就远超千人!
在询问了斥候后,郭淮又去盘问没来得及跑掉的汉兵俘虏,根据汉兵俘虏口中的描述,再次证实了心中的猜测。
待回到营中后。
郭淮向张郃详细的汇报了今日设伏和攻寨前后探得的情报以及对战场局势的猜测。
张郃对郭淮是很信任的。
亦或者说:张郃能当上左将军,郭淮是功不可没的。
昔日夏侯渊被斩,魏军新失主帅,尽皆惶惶。
时任军中司马的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号令诸军称:张郃是大魏名将,素为刘备忌惮,只有张郃能退刘备。
当时的张郃职仅为荡寇将军!
豪门出身的郭淮,在审时度势上有超乎常人的判断。
如今亦是如此。
即便是对郭淮极度不服的杨秋,此刻也在认真思考郭淮收集的情报以及对战场局势的猜测。
对郭淮不爽归不爽,杨秋在关中战场厮杀了几十年,眼光毒辣,对郭淮猜测的正确与否也是能看明白的。
只是在看明白后,杨秋心中又颇不耐烦。
“若如此,刘封岂不是将大半的兵力都调到丹水城来了?南乡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夏侯尚和徐晃连城都不敢出了吗?”
夏侯尚和徐晃被堵在南乡,关中援军又被堵在丹水。
刘封以寡敌众,优势在他?
这样的结果,让杨秋很难接受!
换而言之:杨秋觉得自己又被小觑了。
郭淮看了一眼低头沉吟的张郃,又提出了猜想:“不论刘封如何调兵遣将,他的总兵力是不变的。丹水的兵力调多了,南乡的兵力就会变少。
征南将军和右将军也非庸人,或许短时间内会忌惮刘封是在用疑兵之计而不敢轻易出城,但时间一久定也能觉察到刘封的劣势。
我以为:可在此养精蓄锐,同时派兵去周围乡亭征用粮草,以待征西将军大军到来。
届时粮足兵稳,就可强攻汉军在丹水的城寨,配合南乡的征南将军和右将军,前后夹击,就可势如破竹。”
郭淮再次提出了稳健的策略。
这次杨秋没有再反驳。
今日的攻寨让杨秋看到了汉军的顽强,也看到了汉军的军力不弱于己方。
不能抢到功劳,杨秋也不愿再去劳累攻寨。
见杨秋低头不吱声,张郃遂有了决断:“郭护军所言在理,汉军凭借险地固守,急切难进。交战难以获胜,不战会受责罚;军中粮草,也难以支撑我等与汉军长久对峙。
我也正有意让大军暂时停止前进,养精蓄锐。”
顿了顿。
张郃又道:“然而我等既为先锋,也不可一味避战。我有意再分一军,渡丹水寻小径偷往南乡城,先与南乡城的征南将军和右将军取得联系,不知杨将军和郭护军,谁愿前往?”
张郃依旧很精。
未战先料败,根据己方存在的劣势采纳郭淮的提议。
同时。
为了避免被曹真责罚,张郃又决定分兵渡河去南乡。
配合先前给曹真的去信,张郃的人设就会变成积极求战又不失智慧的先锋大将。
张郃不是关中的主将,犯不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去搏命。
功劳是曹真的,命是自己的。
郭淮和杨秋皆未开口。
郭淮是不想去,杨秋是想去又担心再次被郭淮分功。
见状。
张郃的目光看向杨秋:“杨将军,我分你一千兵马,你可敢渡河寻径前往?若你功成,此战我当表你为首功!”
郭淮要留在身边商讨军情,杨秋勇猛能搏命,谁最适合渡河绕击,张郃看得很清楚。
再将首功许诺给杨秋,足以调动杨秋的积极性。
如预料。
听到“首功”二字,杨秋立马兴奋起来了。
今日请命攻寨,求的也是军功。
结果攻寨不顺,功劳还让郭淮给分了一半,杨秋心底也憋着气。
现在渡河寻径去南乡城就是首功,还没郭淮分功,如此机会,杨秋自然是不会谦让的。
“愿遵左将军令!”
杨秋兴奋领命,随后自去周围乡亭寻渡河的船只;郭淮则是留在了帐中,继续与张郃商讨应对。
丹水城内。
刘封也陆续收到了第一营和第二营传回来的情报。
对于寇安国没能守住一日这个结果,刘封早有预料,并未感到吃惊。
依山险设五营,本意就是拖。
在知道己方将士能力的情况下,能拖多久取决于对方将士的智勇水平。
刘封也会根据寇安国守寨的时间来加深对这支从关中远道而来的伪魏将士的判断。
张郃是成名宿将。
就如张郃不敢小觑刘封一样,刘封也不敢小觑张郃。
到了这个层次的,决定胜负的往往都在于细节。
故而。
在听到张郃攻下第一营后选择了固寨自守,刘封加派了斥候的探查力度。
当双方陷入正面战场的僵持模式后,斥候的作用就会变得极为明显。
如不能提前觉察到对方的动作,就容易被诳骗而错失良机。
一连三日。
张郃除了四处搜刮粮食外,没有再表现出任何的攻寨意图。
李辅派人请命:是撤回到第三营还是从第三营运粮到第二营。
只因李辅认为:张郃如今按兵不动,撤回到第三营会让张郃看破第二营的虚实,从第三营运粮到第二营又会打乱刘封最初的部署,故而迟疑不决。
刘封则派人传令:按计划行事。
郭淮再次有了判断:“汉军撤兵,或是在试探我军反应。我以为,应当以步步为营之计,抢占汉军山头。汉军不退,我军不退,汉军若退,我军抢山。以免被汉军觉察到杨将军的行踪。”
张郃也深知。
援军远道而来,开头几日不动可以理解为是在养精蓄锐,一直不动那就明显有阴谋诡计了。
想到这。
张郃毫不犹豫的派郭淮抢占了刘封的第二营,又依托第二营扩大营寨规模,多立旌旗。
与此同时。
张郃又派军中骁校去刘封的第三营假装搦战。
不打,装要打。
以此为诡术。
看着山下耀武扬威的魏军骁校,寇安国、邓贤、芈突通、北史那、刘庆之、刘长恭皆是气得想下山,唯有李辅再次劝住了众人。
“我等依山险而守,以营中存粮,足可再守上五日,又何必冒险?只需每日将战报送回丹水城,听殿下决断即可。”
李辅自知才能不如张郃,只想求稳。
刘封在设五营时都将具体的应对细节告知了众人,只要不违刘封的军令,栓条狗都不会影响大局。
若因小利而下山与魏军骁校争锋,赢了则罢,输了就会令三军折锐,直接影响后续的防守。
如李辅所言。
在得到第三营送回来的战报后,刘封不仅没有允许众人下山,反而下令将第一营和第三营的兵马以及部分粮食都撤回第五营,只留李辅和邓贤率第二营的兵马在第三营驻守。
书佐樊成顿感疑惑:“魏军这几日得到了休整,随时都可能强攻第三营;殿下不增兵反而减兵,请恕末将愚钝,不知殿下深意。”
刘封有意培养樊成,遂向樊成剥析道:“张郃强攻第一营,意在试探孤的军力。
面对第二营时又按兵不动、四处搜刮粮食,明面上是在养精蓄锐、囤积粮草,暗地里或是想分兵走小径;抢占第二营山头后又忽然搦战第三营,孤料其是想掩护偏军。
丹水城以及城外五营是守不住的,孤在丹水城的目的也并非要守城,只是在拖延张郃与夏侯尚徐晃合兵的时间。
既然张郃不打装要打,那孤就投桃报李,能打装不能打,都是诡术,就看谁能骗得过谁了。”
樊成恍然。
第三营的减兵,并未瞒过张郃的探子。
如刘封所言一般,不论是张郃不打装要打,还是刘封能打装不能打,都是诡术。
所谓诡术,就是会让人起疑心。
若是张郃个人碰见诡术,直接蛮力就破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花里胡哨的诡计都是纸老虎。
可如今张郃是三军主将,万余将士的性命担在肩头,又没有绝对的力量,是不敢轻易的变动的。
面对诡术,最稳妥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不管对手如何花里胡哨,我只需按照原计划稳步推进。
这便是刘封回敬诡术的用意。
除此外。
刘封又传令在第五营养精蓄锐的王平、刘道济引本营千人南下,丹水到坞堡间有几条小径,刘封闭着眼睛都能在地图上画出来。
事实也如刘封预料。
即便明知道汉军减兵了,魏军依旧选择的是搦战而非强攻。
小径。
杨秋引兵渡河涉水,绕过丹水城,踏上了通往南乡城的小径。
“这次没了郭淮抢我功劳,破贼首功非我莫属!”杨秋暗暗有些得意。
作为降将,杨秋能列在《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中排名第八位,靠的不是家世也不完全是能力,更多的是敢打敢拼以及对曹丕的忠诚!
亦或者说:降将想获得功勋,就必然要比旁人更懂得拼命。
譬如张辽带着八百人去冲孙权十万人,徐晃亲自在围堑鹿角重重中长驱直入,都是靠悍勇拼命去争抢功勋。
虽然危险,但获得功勋的方式更快。
否则按正常的升迁,降将总是会低人一等的。
杨秋不愿低人一等!
徐晃能当右将军,杨秋自信也能当上右将军甚至更高。
“先帝在时,曾夸徐晃胜过孙武、田穰苴,襄樊能够保全都是徐晃的功劳;如今徐晃被困南乡,某若驱兵解围,天下谁不识杨秋?”
想到这里,杨秋更是兴奋。
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杨秋让众人原地休憩,以水就着干粮以解饥渴。
半个时辰后,杨秋又招呼众人急行。
“只要出了前方路口,就有大路直达南乡城,届时不论是吃的穿的还是女人,尔等都有!”杨秋策马前后奔走,勉励众军士。
在听到“女人”后,众军士的眼神明显有了变化。
虽然战乱、瘟疫、干旱、洪涝等人祸天灾让男人死了不少,但大部分的男人依旧是没资格碰到女人的。
就跟后世有提问“为什么汉人不讲血统?”,原因也很简单现实:没点血统的人早就绝后了,往祖上数个十几辈或几十辈,谁还不是个王公贵族了?
战乱年代的女人,大部分都是跟货物挂钩的。
尤其是在曹魏,女人大部分都是用来分配的,跟牛羊配种没什么区别,残酷而现实。
哪怕是曹丕的亲外甥女,为了曹丕能顺利禅位,也得拿来给曹丕配种。
杨秋在关中厮混几十年,也深知麾下军士都是什么德行。
只要提到有女人,那一定就能让这群疲惫的军士生出精气神来。
走了一个时辰。
杨秋终于来到了大道上。
看着比小径平坦了不知多少的大道,杨秋悬着的心也落稳了。
在出小径前,杨秋也怕出口有汉军提前埋伏。
因此在出来前,杨秋让副将引前军先列阵,确定安全后才带着后军出现在大道上。
看着南乡城的方向,杨秋不由大笑,只觉心情舒畅无比。
左右惊闻缘由,杨秋扬鞭而呼:“我笑那刘封名过其实,竟不知道在这小径增设暗哨。若某是刘封,必会在此地设下伏兵,趁某行军疲惫时,忽然杀出,即便某不死也会被打个半残。
我也笑那郭淮,畏刘封如虎,只知道劝左将军去等征西将军大军到来,岂不闻这战场之上战机稍纵即逝,为将者若不能善于抓住战机,又如何能建奇功啊?”
左右也笑,纷纷附声赞美杨秋。
大笑间。
前方山林中,忽然鼓声大起。
又见一大旗上书“王”字,正是等候许久的王平!
杨秋还在小径时,就已经被王平设置的暗哨发现。
为了不惊动杨秋,王平撤出了暗哨,然后在林中埋伏。
若不是杨秋太谨慎,等前军列阵后才出小径,王平早就杀出来了。
直到看到杨秋的将旗又确认了扬鞭的杨秋不是伪装后,王平这才率众杀出。
杨秋此时的脸已经胀红如猪肝了。
刚笑刘封言过其实、郭淮畏刘封如虎,结果当场就被王平给打脸了!
见王平兵马不多,杨秋恶从胆边生,又气又怒:“某纵横关中几十年,区区一介无名之辈,带这点兵马,也敢来伏击某!”
若杨秋此刻退回小径,凭借地势的狭隘,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己方疲惫的劣势的。
然而。
方才杨秋风大闪了舌头,一不留神刚吹了个牛就被打脸,自觉面子挂不住。
见王平兵少,杨秋又自恃武勇,也就不愿去避让王平的锋芒了。
杨秋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击败眼前这支伏兵,然后带着缴获的人头旌旗去见夏侯尚和徐晃。
见杨秋不退反进,王平不由感到一丝惊讶,很快这丝惊讶又变成了昂扬的战意。
倘若杨秋退入小径,狭窄的地势就很难施展,杨秋可以借助地势一夫当关,万夫难开。
而现在。
杨秋选择了硬碰硬,这正合王平的意!
你杨秋不肯避我王平的锋芒,我王平难道还会惧你杨秋的锋芒?
都是战场悍将,谁也不愿意轻易言退。
“杀!”
低沉的喊声响起。
汉军咆哮着冲向前方的魏军。
魏军也不甘示弱的迎向汉军。
杨秋虽然是关中宿将,但王平也非战场新人。
人数相当的情况下,比的就是双方谁更能坚持。
而在战场外。
一路斥候直奔丹水城,一路斥候直奔南乡城。
如郭淮所预料。
南乡城的夏侯尚和徐晃,虽然短时间内会忌惮刘封是在用疑兵之计而不敢轻易出城,但时间一久定也能觉察到刘封的劣势。
刘封的劣势是什么?
兵寡!
不论刘封如何的调度,兵寡的劣势都是无法改变的,这个劣势还会随着关中援军的到来变得更大。
故而刘封制定的所有战术,都是以“拖”为目的。
探得南乡到丹水之间有战事,夏侯尚立即取来南乡郡的地图,指头点在几条小径上。
“定是关中的援军被汉军挡在了丹水城外,分了偏军走小路而来,徐将军,你带一支兵马去增援,我带兵去打刘封在城外的坞堡。”
夏侯尚当机立断。
前几日不敢出城,是怕刘封设伏。
毕竟丹水距离南乡也不到百里,两地汉军要驰援并不难。
可现在不同了。
夏侯尚已经能够肯定,关中的援军抵达了丹水城外。
丹水城的汉军若动,关中的援军也能紧追而来。
这是机会!
徐晃则有不同的想法:“刘封虽然分兵丹水,但有坞堡城垣在,以少量兵力也能守住坞堡。关中援军远来疲敝,如今又被挡在丹水外,未必能有余力。
更何况,我们并不能确定刘封是在坞堡还是在丹水。倘若刘封在丹水,你我若是分兵,或会中了刘封的分兵之计。不如由我集中城内精卒去增援,以免被刘封各个击破。”
夏侯尚想的是如何拿下坞堡擒杀刘封。
徐晃想的是如何避免不中刘封的诡计。
两人的出发点不同,所思所虑也就有了偏差。
徐晃那句不确定刘封是在坞堡还是在丹水,让夏侯尚陷入了沉思。
坞堡虽然打的是刘封的大旗,但刘封未必就一定在坞堡。
想到刘封善于出其不意,夏侯尚不由打了个寒颤:“徐将军言之有理,刘封一贯狡猾,是我疏忽了。”
当即。
夏侯尚挑选了精卒五千人,令徐晃率众增援。
几乎是同一时间。
丹水城的刘封在得知战事后,也率众出城增援。
混战中看到刘封。
徐晃挥斧杀近,大呼而笑:“刘封,你果然在丹水!如今关中援军已至,我军数倍于你,你又如何能挡?何不早降,以免兵败受辱!”
见意图被识破,刘封也不恼怒,挥枪回应:“徐公明,关君侯称你为大兄,孤称关君侯为二叔,如此而论,你也是孤的长辈。
如今曹操已死,你的故主恩情也还了;曹丕篡汉,坏你故主曹操汉室忠臣之名,你岂能助纣为虐啊?
只要你肯砍了杨秋,反了曹丕,孤保你为大汉的骠骑将军!”
徐晃冷笑:“刘封,此等离间手段,就不要用了。我既来救杨秋,又怎会杀杨秋,如今你已腹背受敌,若能擒了你,我照样能当大魏的骠骑将军!”
刘封放声大笑:“孤在荆州时,内无良将,外无援军,也能以数千新兵周旋于孙权数万兵马之间,如今孤麾下精卒万人,良将数十,纵是四面皆敌,又有何惧!
今日看君侯面,孤不与你厮杀,暂且留下杨秋的首级,来日孤必亲往南乡来取。”
顿了顿。
刘封的语气又多了几分戏谑:“你方才说孤腹背受敌,可孤的父皇尚有数万大军在襄阳,倘若襄阳的兵马北上,你徐公明又何尝不是腹背受敌?”
听着刘封的大笑声,徐晃的脸色也变得极为凝重。
刘封只是偏军,却能牵制数万大军在南乡不能动弹,看似刘封腹背受敌,实则徐晃同样是腹背受敌。
“右将军,为何不追?”
脱困后的杨秋,疲惫又狼狈,见徐晃竟然看着刘封从容离去,不由蹙眉。
徐晃扫了一眼杨秋,面有不愉:“刘封军阵不乱,如何能追?你既是奉命而来,可随我返回南乡城,我得先知晓丹水城外,如今是个什么状况。”
杨秋语塞,将剩下的话都咽回了肚子。
郭淮是世家子弟,杨秋打心底儿不服郭淮没什么战绩就跻身于军中核心。
徐晃出身底层,战绩是实打实的,也是从底层一步步杀出来的。
杨秋可以在郭淮面前张狂,不敢在徐晃面前张狂。
而在另一边。
王平则是羞惭的向刘封请罪:“是末将无能,不仅未能击败杨秋,反还让殿下来救。”
刘封没有责怪王平。
主责归自己,小责归属下,是刘封常见的御下风格。
刘封温润的声音在王平耳边响起:“飞军成立的时间不久,也没打过硬仗,同等兵力下你还能压着成名已久的杨秋打,不可妄自菲薄。
不要为了个杨秋而坏了你的将心,下次再见,取他首级即可!将你的眼光放高一点,你今后的对手不是杨秋,而是张郃!
孤的‘二平’将军,都是要替孤独当一面镇守一方的!”
刘封对王平有信心。
不论是五部飞军还是王平,目前都还在新手期阶段。
等王平和五部飞军成长起来,那是可以硬抗张郃而不败的。
杨秋?
区区一踏脚石罢了!
刘封安抚之言和期望之语,让王平心神大定。
看着仪态非凡的刘封,王平内心也暗暗发誓:今后需加倍努力,方不负殿下的期待!我今后的对手不是杨秋,而是张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