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文质彬彬?

当魏哲来到产房外时,一切都已经收拾妥当。

甚至为了不让产妇见风魏母直接命人打通了两面内墙,毁了好几间屋子才将管妍抬到内寝之中。

看着眼前满头汗水,一脸虚弱的管妍,魏哲连忙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掌。

“葵儿,辛苦了!”

管妍闻言也没有诉苦,反而露出一张疲惫的笑脸。

“我没事儿,快看看咱们的孩儿。”

见她这么一说,魏哲当即温柔的帮她捋了捋鬓发,柔声道:“嗯,我看过了,这臭小子长的像我,一看就是个淘气的!”

此言一出,管妍面上这才由衷的露出一丝笑意。

不过由于生产的时候消耗了太多精气神,聊了几句之后管妍便沉沉睡去。

魏哲见状只能轻手轻脚的离开,直到搀扶着刘氏走出老远方才问道:“阿母,我孩儿都出生了,父亲这名字不会还没取好吧?”

本来按理来说魏哲的儿子自然可以由他自己取名。

但魏哲有感去年三路蛮夷入寇时魏宣的刚烈之举,主动让出了这个权利。

还真别说,当收到魏哲的书信后老头那叫一个高兴,当晚就开心的喝多了。

现在对于魏父而言什么礼物都没有大孙子的命名权珍贵。

尤其是魏哲出息之后,魏父更是自得当年给他取了个好名字。

于是西盖马一战结束之后,魏父几乎手不释卷,就为想一个好名字。

魏哲得知之后也没催,只是暗自准备了几个名字备用着。

但现在孩子没有难产,总不至于名字反而难产了吧?

此刻见魏哲提起此事,刘氏亦是忍不住笑起来。

“嗨~他这人就这样,总是患得患失,一辈子都改不了!”

在帮着魏哲吐槽了几句之后,刘氏方才从袖间取出了一张纸递给了魏哲。

魏哲见状这才松了一口气,然而当他打开一看,笑容顿时就僵住了。

因为纸上赫然写着“魏博”两个大字!

一旁的刘氏并没有察觉到魏哲的异样,反而自顾自的解释着魏父的用意。

“《论语》有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你父亲倒不是指望着孩子当个五经博士,只是希望他日后能平平安安的以文入仕。”

说到这里,刘氏亦是忍不住感慨道:“将门太苦了,你这一辈没有办法,只能豁出性命去厮杀,但下一辈就不必了。你积攒下的底蕴够他富贵一生了。”

毕竟是老夫老妻,刘氏比任何人都明白魏宣的心思。

其实她赞同魏宣的想法,辽东将门就算了,玄莬魏氏能当个士族就行。

不求成为幽州名门大姓,只要在辽东这一亩三分地有点名望就成。

言及此处,刘氏有些伤感道:“也不知道我和你父亲还有没有机会看到这孩子加冠,若是日后……唉,‘文礼’二字便当做表字吧!”

见刘氏这么一说,魏哲的表情那叫一个纠结。

额…不是,还表字文礼?“魏博”这个名字很斯文嘛?

一时间魏哲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过次日当魏哲将这个名字告诉管妍时,她倒是颇为满意。

“魏博?不错,我喜欢!嗯,我儿日后就叫魏博了!”

毕竟有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孩儿平平安安过一生呢!

见她都这么说了,魏哲也只能暗自长叹一声,随他们去了。

魏博就魏博吧,反正当下没有衙兵,屯兵倒是有不少。

不过随即魏哲又想起一件事儿,当即开口道:“大名是有了,那乳名呢?”

闻听此言,管妍歪着脑袋想了想,忽然雀跃道:“有了,就叫蝉儿如何?”

说罢她还笑嘻嘻的点了点襁褓中那个小奶娃的鼻子,眼中满是欢喜。

“蝉儿?蝉儿?诶~夫君你看,他笑了,婵儿果然喜欢这个名字。”

见此情形,魏哲当即畅快一笑道:“好,那就叫蝉儿吧!”

毕竟这个乳名的寓意十分吉祥,文人士子更是认为蝉品性高洁,有君子之德,正好配他的大名与表字!与此同时,魏哲有后的消息很快便在辽东各郡传开了,顿时又引得一阵波澜,送礼的、恭贺的几乎络绎不绝。

东明太守公孙昭、乐浪太守范畴、玄莬太守卞毅、辽东属国都尉太史慈,就连远在右北平的公孙瓒听闻之后都派人前来恭贺。

甚至于隔海相望的东莱郡,都有不少豪强浮海而来只为送上一封贺礼。

一时间,辽东内外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念叨“魏博”这个名字。

甚至还没满百日呢,就已经有人惦记上这个小奶娃,想给他塞女人了。

娃娃亲、指腹为婚什么的,那是络绎不绝。

如果不是魏哲拦着,这臭小子的屋子里恐怕已经住了一群小萝莉了。

毕竟早在前汉之时民间就有童养媳的风俗了,女大三抱金砖说的就是当下。

当然,魏哲有子的消息传开之后最开心的还是要属各地屯田部属。

无论是民屯还是军屯,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那叫一个兴高采烈。

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一看!

他们才是真正希望魏哲能公侯万代的,甚至希望魏哲长生不老。

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才能保住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果不是各地的假司马、劝农使竭尽全力安抚,他们还不知要整什么大活。

不过即便如此,各地屯田的贺礼还是差点挤爆了魏哲的府邸。

若不是还有“慈幼局”这个好去处,魏哲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且不说魏哲这边如何痛并快乐着。

另一边人在高句丽腹地的戏志才也终于得知了此事。

不过眼下他的情况比较复杂,只能写封信表示祝贺了。

说来戏志才也是个人才,自从他进入高句丽之后并没有依靠汉境边塞搞东搞西,也没有去国内城周边晃悠,而是去了高句丽最东边的东沃沮地区。

虽然东沃沮并不是高句丽最躁动不安之地,但戏志才就是对此处一见钟情。

不得不说,鬼才就是鬼才,总是能发现最关键的所在。

要知道后世曹魏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毌丘俭就曾带兵大败高句丽,令高句丽东川王只能狼狈的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到沃沮躲避追杀。

直到毌丘俭收兵撤军之后,东川王才敢重新回到王城休养生息。

于是次年毌丘俭再征高句丽,逼得东川王不得不再奔沃沮地。

不过这一次汉军没有再放过他,毌丘俭亲自在高句丽王城丸都一带坐镇,命玄菟太守王颀一路穷追不舍,深入沃沮地,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将沃沮地区的诸多邑落一并攻破,东川王虽然侥幸逃离,但最终还是在逃亡路上病死。

当时曹魏大军摧毁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会就此灭亡了,便很快撤离了此处。

没办法,在高句丽驻军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少了不管用,多了朝堂又觉得浪费。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仅仅过了七十年,高句丽王室余孽便重新纠集了余部,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当时正逢中原大乱,汉人正陷入千年未有之低谷,高句丽这才趁机崛起。

如此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高句丽方才成为隋唐数代天子的眼中大敌!

当然,戏志才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情。

只是在了解了高句丽的地势国情之后,他却敏锐的察觉到沃沮地的重要性。

要知道此处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班固更是在史书大肆夸奖了一番。

言:沃沮地,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

简单来说,沃沮地就相当于高句丽的“巴蜀”。

戏志才觉得如果他是高句丽王室,也一定会将此处当做后路。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戏志才来到了这里。

毕竟小打小闹有什么意思,要来就来一个狠的……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八零:从猎熊开始养活全家

重生八零:从猎熊开始养活全家

波波大大
新概念诡道升仙

新概念诡道升仙

残酷厕纸天使
重生1971,整个大海都是我的渔场

重生1971,整个大海都是我的渔场

庄河
崩坏之终焉之子

崩坏之终焉之子

凡尘千年渡
斗罗:重生后我逆天改命

斗罗:重生后我逆天改命

许汐年
半岛无冕之王

半岛无冕之王

和平居客
修罗再现之魔行天下

修罗再现之魔行天下

七仔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