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电视剧电影带入,那玩意儿掺水比较多,改了很多。原着指的是文字版本的。看原着作者并不讨厌,想象空间大。
盗墓笔记作者看原着的时候,当时其实8本看完了,并没有觉得他们有其他情况,后来也陆陆续续看了后面几本,基本都是南派三叔写一本,作者看一本。
作者那时候的笔记其实很厚,选取了其中几个部分分享给宝宝们。
一直都觉得是冒险故事。
有人无邪是木头,张起灵是木头,作者觉得自己也是个木头。
作者没看出来啊。
作者:。。。。。。
但是作者翻到了曾经的看记的笔记,给大家分享一下。
当初作者的想法。
真的现在的作者感觉写不出当时的心情。
当初作者对哥的不报复是理解的,你知道吗,跟现在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怎么呢,就是,作者读书时候的想法,和工作之后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作者是邪剑仙。
给大家看看作者以前的想法,那时候不是毒妇。
张起灵(哥)不选择报复,源于其角色内核中神性、人性与宿命观的复杂交织。他的“不报复”并非软弱或麻木,而是一种超越个体恩怨的终极清醒。
那时候没有社会的毒打,很理解,现在,嗯,是毒妇。
仇恨的虚无性
漫长的生命让张起灵目睹过无数背叛、杀戮与阴谋。对他而言,个人恩怨在百年尺度上不过须臾浪花——报复只会让仇恨成为新的枷锁。
正如他在《藏海花》中淡然回应仇家:“你的恨,活不过我。”
现在作者只想有仇当场就报了。
作者当初的理解是张起灵深知,九门对他的利用、汪家的追杀,本质都是长生执念催生的恶果。
若执着于报复,反而会陷入与施害者同样的逻辑:“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那时候作者还挺有文化,现在都可以变异了,以前很文青,现在都给作者杀了。
张家使命的异化与重构
作为“张家族长”,他自幼被训练成守护终极的工具。
但在与吴邪、胖子相遇后,其使命内涵悄然转变:从机械执行祖训,到主动保护人性火种。
报复会模糊这一升华的使命,使其重沦为权力斗争的傀儡。
张起灵的存在意义,逐渐锚定于铁三角的羁绊与对众生的庇护。
当吴邪在《重启》中病危,他冒死取得雷城簧片;当胖子遇险,他愿以血引开密洛陀。
这些选择远比对伤害过他的人复仇更能定义“张起灵是谁”。
当时真这么想的,现在不是很理解当初的自己。
张起灵的能力与寿命近乎“半神”,但神性使他俯瞰人间苦难时,更倾向于消弭灾祸而非制造新仇。如他在阴山古楼救下素不相识的盘马老爹,即便对方曾试图杀害吴邪。
南派三叔刻意淡化张起灵的情感外露,但细节暴露其深藏的痛楚:云顶宫跪拜藏有母亲亡魂的雪山,青铜门外对吴邪“你是我与世界的联系”。
这些瞬间证明他并非无恨,只是选择将恨意淬炼成更坚韧的守护意志。
作者因为三叔的坑多,骂了很多次三叔不填坑。
只能试图理解,所以那时候的作者还是文艺中二的很,觉得自己是读书人,艺术家,看着以前的笔记就想笑。
到张家。
张家人世代为长生秘密所困,陷入自相残杀、血脉凋零的循环。
张起灵的“不报复”实质是对家族宿命的无声反抗——拒绝让仇恨继续污染未来的可能性。
在雨村隐居时,张起灵种地、喂鸡、修缮屋顶。
这种平淡日常恰是他对盗墓世界弱肉强食法则的终极否定:不报复的尽头,是亲手建造一个无需报复的世界。
张起灵的形象原型取自瑞兽麒麟,其纹身遇热显现的特性,暗喻他只在危难时刻显露锋芒。正如麒麟不屑与蝼蚁缠斗,他的“不报复”是对自身境界的宣示:
-当世人还在计较得失恩怨时,他已行至更高处。
-那里没有仇敌,只有需要守护的晨昏与炊烟。
这种超越性,让张起灵成为《盗墓笔记》宇宙中最接近“佛性”的存在:渡尽劫波仍持琉璃心,看破因果却不堕虚无。他的存在本身,即是南派三叔对“宽恕”最恢弘的文学诠释。
那个时候作者觉得南派三叔立意深远,高人啊。
现在,只会对他,不要瞎改编,给作者滚过去填坑。
张起灵(哥)被九门持续利用的根源并非单纯源于他的“不报复”,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权力结构、利益博弈、人性弱点与张起灵自身的存在本质。
九门体系的剥削逻辑: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他们对长生资源的垄断需求以及道德豁免的集体心理。
张起灵的“非人化”身份:神性与人性的撕裂
他被异化的救世主符号。
张起灵的能力(放血驱虫、破解机关)与使命(守护终极)被九门刻意神化,成为危机时刻的“万能解药”。这种符号化剥离了他作为“人”的情感诉求,使得九门成员(如陈文锦、霍仙姑)在利用他时毫无心理障碍。
他的失忆症的制度性剥削他的知情权。
张起灵的周期性失忆导致其难以形成连贯的仇恨记忆。
九门利用这一弱点,在他每次“重启”后重新编造合作关系(如《藏海花》中张海客提及的多次诱导),形成结构性压迫循环。
不报复的深层动因:超越个人恩怨的救赎观
对宿命本质的清醒认知
张起灵深知九门的利用只是千年长生困局的缩影——即便报复九门,仍会有其他势力前赴后继。他的“不报复”实为对系统性暴力的战略性无视,集中精力破解终极秘密以终结轮回。
对吴邪一代的隐性保护
在铁三角关系中,张起灵逐渐将吴邪视为“新九门”的希望。
他容忍老九门的剥削,部分是为换取吴邪的成长空间(如《沙海》中默许吴邪利用张家古楼信息),这种隐忍实为代际责任的转移策略。
权力结构的自我延续:九门的代际畸形传承,恐惧驱动的控制欲
老九门(如吴三省、陈皮阿四)在探索终极过程中屡遭反噬,对张起灵既依赖又恐惧。
他们通过洗脑式叙事(如“哥是张家最后的守墓人”)将剥削正当化,确保后代延续这一模式。
老九门的信息垄断与认知操控
九门高层刻意隐瞒张起灵的人性侧面(如与白玛的母子羁绊),仅向年轻一代传递其“工具属性”(如黑瞎子对黎簇的培训)。
这种信息截断使得新一代(如吴邪早期)无意识重复利用行为。
铁三角对九门逻辑的颠覆
情感纽带的破局力量
吴邪与胖子始终以平等视角对待张起灵,如雨村隐居时拒绝让他独自承担危险。
这种关系消解了九门的工具化逻辑,证明唯有将张起灵还原为“人”,才能打破剥削链条。
吴邪的赎罪性反抗
《沙海》中吴邪的极端计划,本质是以自我毁灭为代价摧毁九门与汪家的剥削体系。他意识到:“要让哥自由,必须先焚毁所有困住他的牢笼——包括我们自己造的。”
---
麒麟怒与人间灯火
张起灵的“不报复”恰似麒麟踏火却敛爪——他本可焚尽九门,却选择以伤痕为柴,照亮铁三角的归途。
这种超越复仇的生存姿态,最终通过吴邪一代的觉醒,将九门的腐朽权谋烧灼成灰。
当雨村的炊烟升起时,张起灵的不报复不再是剥削的借口,而成为新世界诞生的宣言:真正的强大,从不需要以复仇证明。
那时候的作者很理想化,不知道宝宝们有没有发现,很多文学创作,所有的人成神之前都是苦瓜,也不知道这个设定是怎么来的。
当初就是这么觉得,神性放在人身上是一种悲剧。